子龙不傻,一个少年英才再单纯,也仅仅是不去推敲那些背后的事情。若是推敲起来,自然会看的明白。
张溥的心思实在是太大了,可他远在太仓,怎么会时时刻刻注意到京里最新的变动?塞百来人三吴青年英杰入伍,所图的东西实在是太大了。
陈子龙放弃以后的会试,为的就是还朱延平的人情。或许,他察觉到张溥的心思是渗透夺取镇虏军,将朱延平的吴军,变成三吴人的吴军。所以,他要进入镇虏军,压住那些人。
这个渗透的过程,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五年,甚至是十年遍地开花。
朱延平不怕张溥的渗透,张溥是太仓人,他也是太仓人,大家都是三吴子弟的领袖。作为这些三吴子弟的直属正管,他还压不住这些三吴子弟,那他的种种心思,早日熄了为好。
应社,张溥的应社,是适应时代变革,还是顺应某种潮流?
朱延平懒得去管,鲁衍孟的行社也即将组建,一个书社的名字,足以代表这个集团内部的理念。或许自己也该准备一个社,叫报社,报国的社?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