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朝会日。
延绥镇总兵官,征西将军杨肇基一千二百里加急求援公函抵京,跑废了好几匹马。
右库,朱延平正翻着东南档案,找着台湾地图和相关资料。
“朱中书,阁老们回来了,崔阁老正要寻你问话。”
一名穿着绿色常服的中年文官找到朱延平拱手,朱延平收着桌上书册,问:“周行人,怎么朝会这么快?”
“河套贼作乱,倾巢出动,杨征西求援。用的是一千二百里加急,恐怕不是小事情。”
周时行苦着脸,就怕西北再乱成一团,那国朝就要三面作战,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朱延平脸色一紧,可能是塞外事件的升级,什么都不说收好书册,将自己名帖压上去,跟着周时行匆匆来到文渊阁二楼的东阁里。
这里,五名内阁齐聚,五名中书舍人还有五名行人站在一旁,这些舍人、行人就是活资料,内阁们不清楚的地方,就由这些人补充,是人形百度,是内阁智囊团。
“诏书抵达,宣大三日内就能凑集七千骑军。十日内,可再出一万兵马。”
崔景荣非常了解宣大军,本人又是兵部尚书,这种打仗的事情,内阁中由他主持,能不能施行,由阁老们投票。
老头儿挥舞着右臂,语气带着无奈:“可今年宣大歉收,粮秣不足,九月份朝廷拨付宣大的米禄才能抵达。所以,宣大方面的粮秣要加快补充,从天津镇走桑干河,直接运输,现在运输,不能延迟一日。”
次辅朱国桢摇头道:“如今各地漕粮正在北运,天津镇囤积的米粮不能轻动,这是补充京师所需,及蓟辽二镇的。半月后,可以运输五万石粮食到宣府镇。”
崔景荣一瞪:“我不管,儿郎们要去拼命,必须要吃饱肚子。蓟辽军又无战事,拖拖无妨。一旦延绥镇被破,宁夏镇孤立无援,贼虏必然势大,到时候如何能治?”
首辅韩爌看着崔景荣非常头疼,果然不出孙承宗所料,崔景荣执掌兵部入阁后,会给宣大军争取物资。
成基命轻咳两声道:“辽镇粮秣不能动,朝廷有一粒粮食,就不能动辽镇的。先由宣大两镇垫付,不妨从天津先挤出两万石运到宣府镇。延绥镇兵微,救援延绥镇才是首要大事。”
“宣大拿什么垫付?屯留粮秣搭进去,朝廷补充的粮食迟上几天,宣大留守军兵吃什么?”
崔景荣瞪一眼成基命,谁的面子都不给,想要宣大军出动,先把粮食的事情解决了。否则一旦出兵,这粮食的事情就不好说了。朝廷就是这么的无赖,没办法,太穷了。
宣大真的没多余粮食?有,卢象升手里就握着五万石从晋商手里抢来的粮食。可战事一起,处处缺粮食,五万石才能吃多久?
成基命被崔景荣的胡搅蛮缠弄得脸上抹不开,崔景荣是反对辽镇步步为营策略的,这回摆明了要借出兵的机会,从辽镇的虎口里拔牙。
见朱延平来了,就说:“延平去过宣大,不妨说说。”
内阁们扭头看过来,顾秉谦这个不懂兵事的阁老开口了:“年轻人有想法就说说,我们这些老头子,还是能为你们把把关的。”
崔景荣瞪一眼朱延平,威胁的意思很明显,你小子最好说咱喜欢听的,否则别怪老头我收拾你。
现在只有宣大军能第一时间救援延绥镇,陕西三镇抽了不少部队去西南平叛,只能自保,无法相互支援。宣大军要动,就要粮食,可急切间挤不出粮食。
至于战力充足的宁夏镇,近在咫尺的太原镇,直接被内阁们忽视了,他们不是傻子。杨肇基能得到这两镇的支援,也不会发一千二百里加急。
朱延平想了想,踏前两步拱手道:“诸位阁老,此时当务之急是支援延绥镇。长城防线不能丢,一切问题都可以先放下,出兵要紧。可粮草至关重要,没有充足粮草,出征的将士,也无法安心打仗。故而,卑职支持崔阁老,先定下粮草,再谈出兵。”
成基命老脸一僵,问:“可无粮可调,又该如何?难道放着延绥镇不管,任由套贼入关,杀我百姓,抢我妻女?”
朱延平拱手不动:“崔阁老的意思是宣大军能挤出出征的粮草,可这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套贼势大,此战非急切可下。所以宣大军需要后续的粮草,还要填上宣大支付粮草所造成的亏空。只要阁老们定下拨付宣大的粮草数额、时期,我想崔阁老会同意宣大立刻出军的。”
首辅韩爌揉着眉头,说的好听,答应将来给宣大粮草,可这粮草也不是天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