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逆流战神

086 攻克夔州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李定国找孙可望当然不是只为兄弟间说说话,彼此拉拢一下那么简单。在上次给张献忠的建议没有得到采纳后,李定国觉得这跟秦燕柔至今没有答应张献忠“更妹续弦”的要求有些牵连,自然在面对张献忠时心理上就有些怯意。这个时候,有话借孙可望之口递上去是合适的办法。

        右翼的营地与左翼相隔并不远,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孙可望的营帐前,在右翼军兵亲热的“小将军”招呼声中,李定国的脸上挂着惯常的谦逊微笑一一点头作答。这可是了不得的功夫。要知道,他英勇善战之名是早已称著三十六营,前盟主王自用称他为“小尉迟”,一方面是因为他恰好那日担任门禁警卫,一方面就是他的故事已经不自觉地在起义军中传开来。英勇的小将军,谦虚宽和的小将军,这两个形象一重叠起来,那在军中就不得了啦!

        “望哥在否?宁宇找你说说话儿。”李定国在孙可望帐外站着,提声喊了句。

        孙可望从里面拉开了幕布露出魁梧的身躯和一张国字脸,喜道:“宁宇,快来,你我兄弟还需客气?”

        “望哥,没事的话出去走走?这帐里又黑又闷的,不如去河边透透气。”李定国反拉了孙可望一把,两人搭着手出了右翼营地。

        孙可望对李定国的观感是复杂的。两人相差五岁却同是八大王的义子,孙可望很自然地有照顾兄弟的意愿;李定国的勇敢他知道得一清二楚,在这方面孙可望也不亚于李定国,因此又是惺惺相投;不过,李定国一救西营于柳林,二救西营于隰县,功劳大到没了边,要不是年纪实在小了点的话,指不定早就领一大营人马了,在这一点上,孙可望是羡慕李定国的。加之刚刚成年的青年人,对儿时渴望被照顾的感觉记忆犹新,李定国有姨娘照顾,孙可望则只能跟着他的兄弟捞个“姨娘”叫叫,这也是孙可望羡慕李定国的一方面,也是他愿意接近李定国的原因。人,始终是人,在感情方面的依赖是不自觉的潜意识。这些还不是全部,孙可望有些嫉妒李定国了,因为老爹也好,头领军士们也罢,似乎都在交口称赞自己这兄弟,在所有人的眼里,自己这个大哥似乎要逊色不少。男人之间相处,不争强好胜是不可能的,因此,孙可望对李定国又有些嫉妒的心理存在。

        二月的山间寒风阵阵,却对两个携手并肩而行的戎装青年造不成半分的影响。远处,是偶见白雪的大山群峰;眼前,是潺潺流过的清澈小溪;旁边,是意气相投的异姓兄弟;身后远处,是古老的村寨里一片鼎沸的人声和起义军的五色号旗随风招展。

        两人都是一身甲胄,在白天里,甲胄和武器是不离身的,这是战争时期对军人的基本要求。尽管,两个人都没有多少纯粹的军人概念,却在不自觉地追求自身强大的同时迷上了铠甲和兵器,并逐渐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铿锵的脚步声是因为铠甲的铁片互相撞击而成,自然成为两兄弟谈话的伴音。

        “我听袁升高大哥说,五年前在北京保卫战中他曾经见到川中女巾帼秦良玉大帅。望哥,这个女豪杰可就在四川啊,她手下三千白杆兵精锐勇猛,可以说是当世第一长兵。搞不好这次去夔州要碰上这支精锐。”李定国是想借孙可望之口提醒张献忠,他的历史知识实在是浅薄得很,完全记不住张献忠起义军与秦良玉白杆兵的三次战斗是哪几年,只有先提醒在这里。反正,三次战斗西营败了两次,最后是依靠人多才取得了胜利。

        孙可望有些惊讶,自己这兄弟怎么了?居然害怕起官军来了!?遂笑道:“宁宇莫非是怕那姓秦的娘们?”

        李定国沉吟了半晌正色说:“望哥,她是巾帼英雄,来,我跟你详细说说她的事情。秦良玉不是汉人,是忠州(今忠县)归化苗人,自小读书习武、文武双全。后嫁与石柱宣抚司马千乘,夫妻俩遂训练出三千白杆兵威镇四方。马宣抚早逝,这秦良玉就成了大明朝的第一位女宣抚司,先后平息了好几次地方土司的叛乱。几年前,还率兵去北京勤王抵抗金狗立下战功,当今的皇帝赐她一品服和四首诗以示褒奖。这班师回蜀后又碰上倮倮(彝族)土司作乱,白杆兵再次扬威四川,收复重庆、成都各地,生生地将八万叛军击败。这女将军可真是了不得啊,50多岁的人了还可以盘弓控弦,还可以夜行山路如履平地,不可小看,小看则轻敌,轻敌则易吃亏。这秦家,也算一门忠烈良善,在地方上没有恶行只有善政。女将军之兄,死于抗金的广宁之战;女将军之子,也在辽东被金军射盲一眼。如今,她是朝廷之人不得不与我西营为敌,但是此等巾帼英雄不能不让我等折服。从国家民族来看,西营与官军之战,是兄弟之争;而金狗与汉人之战,是民族之争。望哥,尊重对手,尊重国战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999wx.com/Book/1031010.s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