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手握洞天不种田

第3章 青铜灵车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李文凤收拾好东西,走出来一看弟弟正在把玩着刚才拾的那物件,只是好像大变模样,也没来得及细看。

  “怎么样,研究出个啥没?”

  李文清从震撼中回过神来,对姐姐笑说道:

  “老姐,你这回可能真的捡到一个了不起的东西了。”

  李文凤听到这话不由满心欢喜,弟弟从不说大话,能这样说必有七八分把握。

  “哈哈,要真是好东西你的老婆就有着落了。”

  李文清听到这话顿时有些哭笑不得,往常都常年在外倒也不觉得,最近受伤在家,亲戚常来看望,这些三姑六婆一聊往往就扯到他这年龄逼近的长子婚姻上面,让他倍感头痛。

  “这哪跟哪,八字没一撇呢。要办也是你先,真想当老姑婆啊。”

  这李文凤已经25了,在老家看来已经是大龄女青年了,可惜她是一点想嫁的苗头都没。父母对此相当头痛,经常是一回来所有这些姑婆姨都是轮番上阵做思想工作,连他这弟弟都被拉去面授机宜,分配任务。弄得李文凤杯弓蛇影,一听弟弟这话立马准备拔腿开溜。

  “你慢慢研究,那边快吃完了,俺去也。”

  看着不接他话茬,搞怪地跑掉的姐姐,李文清颇有些无语,这事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用开水稍微冲洗了下茶壶杯子,放上些母亲炒的自家茶叶。放掉首汤,冲上开水浸泡了起来。

  闽地人都好茶,客人一来必是倒水开泡。人家进门不管是喝不喝得惯若是连杯茶水都不给,那真是得罪人大了。所以这闽地的男人经典形象就左手烟,右手茶。

  一杯近褐色的茶汤下肚,干涩的肠胃仿佛都舒展开来。这是屋旁坡上自己种的几十株老茶,爷爷开荒时种下也有几十年树龄了。可惜品种不好,比起闽地的主流铁观音多一份苦涩。不过这份苦甘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李文清闲时也是喜欢泡上一壶喝喝。

  对面灵堂“咚咚”的鼓声还有唢呐声开始响了起来,一帮人忙着把酒席收掉。李文清知道这是准备要发丧了,可是他却不能在场。

  这是本地的风俗,如果是生肖相冲的,入殓时就不能在场,祭拜反倒是无所谓。也不知道是怎么计算的,年年都在变,比日历上的还要麻烦,李文清对于这条风俗颇有微词。

  按老人们说,这人都死了就不要再给活的人带来麻烦,也不知当时这风俗是怎么来的。反正长辈们也不让他参加,所以李文清也只能坐在这里望着。

  早晨的取水拜就让把他这半残的身躯折腾得过呛,一路上还都靠着弟弟妹妹表弟表妹轮流扶持着。

  取水,寄意仍思故乡之水,取来擦拭残躯,得到最近水源处取水。

  等下哭丧完众人还得扶灵到几里外的灵车上,一路上要九叩九拜,他们这些亲人就要总共十八拜,对于他现在这身子骨实在是承受不住。

  他现在腿上无力,根本无法正常下拜,上午都是撇着一腿单腿下跪,惹得众人相看,长辈不愿看到他这样勉强,也就将他赶回来了。

  他也知道跟着去只会拖累他们的脚步,上完灵场火化后再去灵祠安灵一般都要天黑才能引魂回来,要再带上他这个行动不变的人恐怕得折腾得更晚。

  西乐团的大鼓“砰砰”响起,紧追的大号小号一起上阵。家中的女人顿时嚎啕大哭,这是绕棺祭拜完准备起灵了,李文清撑住石桌站了起来。

  四个腰缠白带肩披水巾的本村青壮,牵绳穿杆马步微蹲齐齐吼了一声“起”,哭声乐声更加的震天。

  前面大舅郑峰手持竹幡开道,二舅郑碧手捧香炉引灵,三舅郑泉端着遗像紧随其后。后面跟着的是大表哥郑坚手拿城隍印信令签,二表哥郑文三表哥郑城抬着城隍轿子。

  请来的法师身着绶红道服,头戴紫金冠,双手郑重的捧着启天奏表跟在轿子旁边。

  后面本村青年手持竹马纸人以壮声威,几个乐队吹拉弹唱锣鼓喧天。至于本家用的纸屋家具,早晨取水祭后都已先焚化。

  外婆阳寿过70,按本地礼,棺上可加盖虬龙。竹骨纸糊的龙须盖过灵柩,尾端绑上两条白绫。送灵的人手握白绫,臂绑水巾,队伍连绵数百米。

  也就在这些比较偏远的地方还保留着古时传下的风俗,难怪有句古话说“生于杭州,死于闽州。”

  望着队伍沿公路翻过山顶,声音逐渐远去。李文清眼眶有些湿润,坐下狠狠的连灌了几杯苦茶。

  忽然,放在桌上的小庙“嗡嗡”的震动着。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它,在欢呼雀跃着。

  李文清把它拿在手中,发现它竟有轻微挣脱往对面飞去的迹象。抬眼往对面一望,整个人不由大惊失色地站了起来。

  是它!原本以为只是自己眼花,想不到时隔十几年,自己又再一次的见到了它,还是跟记忆中一般无二。

  它是一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p/369152/3.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