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区划为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长史府(详见作品相关《东汉州郡治所及人口分布》),各王国、属国按郡制;邑、道、侯国、公国等按县制。此时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无治所,直至灵帝中平末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级行政区。后刘焉中平五年(188年)先自请充任交州牧,后自领益州牧,掌握一州之军政大权,大汉王朝正式开启诸侯争霸模式。
荆州南阳郡,治宛县,领36县(详见作品相关第一章)。
中午迷迷糊糊的躺着睡着了,用锅底烟灰止血是有效的,但只能用来救急。换药什么的,还得专业的医生来。因刘表安家的地方离宛县县城有几十里路,所以哪怕门人快马加鞭,也等到红日西垂才将大夫请到。
话说南阳郡最出名的医生大概是张伯祖师徒,被差遣出门的门人伶俐,也知道刘表一家目前最关心的就是小主人刘琦的身子。所以接受差使的时候并未往宛县城里走,而是走到邻县涅阳城里。张伯祖何许人各位看官也许不甚明了,但他的弟子却是非常的有名,便是张机,字仲景,即后世所云“医圣”张仲景是也。当然,现在的南阳名医还是首推张伯祖,张仲景还得顶着名医张伯祖弟子的名头行医。
这里说句题外话,拿《三国演义》来说,发现书里为什么喜欢称字而不称名,因为在古代,只有长者或者地位尊贵的人才能对人“直呼其名”。而且一般来讲,哪怕是上下级之间,一般也只称其字以示尊重。为了说的清晰点,我再打个比方: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孟德是他的表字,也就是成年以后取的,一般是自取或者长辈赐予。阿瞒是小字,小字大概就是跟现在的rǔ名或者昵称一样,不是非常亲近的人,没资格这样叫他,官渡之战许攸,许子远因为跟曹操从小亲近,所以喊他曹阿瞒,就这样还引起了曹操部将的不忿。
言归正传,话说张仲景家在南阳也是大族,合族二百余人,不光是名医,同时也是自幼饱读诗书之人。(这可不是作者在瞎吹捧,而是在《伤寒杂病论》里,张仲景可是明确的表示出自己“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的志向。)听闻是“八俊”之一刘表刘景升的公子有疾,二话不说,便提着医箱随着那门人过来。起码在此时,汉王朝尚未崩溃的时候,像刘表这种广有文名,而且被中官迫害的人,绝对是能引起整个士人集团维护和爱戴的对象。此时士大夫阶层虽然还未真正的形成士族这一概念,但门第观念也已经开始或多或少的对人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表的汉室宗亲身份不一定是他的护身符,但他的“八俊”之名却让他能踏踏实实的在南阳落下脚跟。此间土豪为何看重他,因为“八俊”之盛名尔。
或许因为流了不少血的缘故,刘琦在chuang上整整躺了一个下午。直到刘表夫妻引张仲景走进他的房间,他才醒来。
见到刘表夫妻带着外人进来,被惊醒的刘琦小盆友马上坐直身体,想爬起来行礼。陈氏心疼儿子,马上按住刘琦,心疼的抱在怀里。
刘表见自家孩子那么懂事知礼,也大感涨脸,满是慈爱的说道:“你身体虚弱,平日的礼节暂时省去。”
作为成年人灵魂的刘琦见到刘表那一脸嘚瑟,在心里更是吐槽无数次:原来不管哪个年代什么身份的父母都喜欢秀自家孩子。不过吐槽归吐槽,这种无形装逼的活,谁都喜欢干。干脆装作体力不支,同时还是尽可能标准的行了一个拱手礼。被老娘抱着,他也没法行躬仪。
让张仲景暗自叹息,果然是“八俊”之一的刘景升,这家学渊源,连六七岁的童子都能如此知礼。
此时的张仲景大概二十六七的样子,也是一副文青气质,也许是因为经常上山采药的缘故,身体看起来比刘表要强壮一点。跟现代看中医其实差别不大,先是检查五官,然后把脉,最后才吩咐刘家仆人,准备好热水备用,这是准备拆换绷带。
刘琦看到还是中午那一堆剪断的布条,于是cha言到:“白天剪好的布条有没有用开水煮过消毒?”
张仲景听的眼睛一亮:“消毒?”
仆人一呆,还有这种操作?然后望着张仲景,看样子是不把刘琦这小屁孩的话当回事了,看张仲景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张仲景这才反应过来,“对对对,先进行那个‘消毒’,然后把煮过的布条烘干了再来使用效果最好。”
仆人点头表示明白……
刘琦发现张仲景望向自己的眼睛变得很亮,心里恶寒不已,同时也对他的医生本能表示钦佩,居然知道还要烘干才能用。
“咳咳,那个……琦公子。不知这个‘消毒’之法,是从何处听来。”
刘琦无奈拱手,然后指着被缠着布条的脑袋,意思很明白:我现在是伤员,没有力气说话。
“呵呵,呵呵……”张仲景尬笑,自己居然忽视这茬了,对未成年儿童伤员,确实比较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