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去向李恪问过计策之后,前往了宣政殿,进行早朝。
只是,在早朝上,李世民并未将李恪说的银行的事情,拿出来讨论。
因为,李恪的这个计策,太过超前。
李世民虽然大体上理解,可还没完全吃透,不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个原理,能否实行。
就算是帝王,有时候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
这等影响深远的政令,李世民也不敢随意。
他颇为敷衍的完成了早朝。
然后,李世民将一些懂经济,脑子好用,又十分信任的大臣,一起叫到了御书房。
前来御书房的,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戴冑,和长孙无忌。
这几个人,就是大唐最重要的头脑!
凡是影响深远的政令,基本都要经过这几个头脑去决议。
可以说,这批人,就是整个大唐的大脑!
李世民将这几个重臣叫道御书房。
“陛下,您将我等叫来,是否有重要事情?”房玄龄看着还有些皱眉,好像还在思索的李世民,对他问道。
李世民点头。
“诸位爱卿,你等都是大唐中流砥柱,朕有一策,要诸位爱卿推演考量。”李世民说道。
“哦?陛下有何难题?”魏征问道。
李世民整理一下思绪,将李恪说的银行之策说了一遍。
李世民记忆力,理解力,逻辑能力都很强。
不是出类拔萃的人,也轮不到他做大唐皇帝。
其实早上,李恪说的那些话,李世民大概了解。
他所无法确定的,是这计策,能否在现实中运行,而不是纸上谈兵。
听李世民将银行,以及商人赈灾的事情讲了之后,在场的大臣,都陷入了沉思。
“诸位爱卿,此策可行与否?”李世民见没人说话,有些焦急,口中问道。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房玄龄!
房玄龄,可以是说是这批大臣之中,智商最高的人,阅历也是足够。
房玄龄语气之中带着震撼,说道:“陛下,这大唐银行之策,可不是为了蝗灾而设立的!”
“什么?这不是为了救蝗灾之策,那这是什么?”李世民惊讶问道。
“这是一条千秋之策啊!”房玄龄说道!
“啊?”李世民听了,不由惊讶的叫出一声。
只见房玄龄双手握住象牙笏,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这银行之策,臣虽然前所未闻,却看的出来,潜力无比巨大!”
“因为这不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一项机制!”
“对治蝗灾,可以用这银行策,对外敌备战,也可以用这银行策……甚至,国计民生,大事小情,任何一件涉及朝廷经济,天下民生之事,都可以用这银行策对治!”
“这银行策,稍微改动一下,比如,农民因为灾祸没有钱购买种子,农具,朝廷完全可以用银行策,借钱给农民,然后等他们有了收成还钱!”
“再比如,若是和敌军对战,姑且不论敏感的武器,至少军粮,也可以用这计策运送!”
“这银行,若是发展起来,几乎所有和朝廷政令有关的大事小情,都可以用这个计策解决!”
“所以,臣说这银行之策,不止是为蝗灾所立,而是千秋之计啊!”
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听了,不由愣了愣。
他隐约也感觉到,银行若是办起来,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
可是,李世民却没想到,竟然有这样大的改变!
若是李恪在现场,肯定会赞叹一声。
千秋留名的人,果然都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房玄龄一眼就看出了银行可以做的事情。
甚至,连后世的农业贷款,小微贷款的想法,房玄龄都想到了!
千秋名臣,真不是胡乱吹的。
魏征思考片刻,也跟进,他说道:“陛下说的这计策,实乃良策!”
“仔细思考,整个过程之中,没有增加朝廷多少负担,而且规避了最容易出现贪腐的部分,将可能出现贪腐的事,让商人做。”
“若是要地方官员做,不是臣信不过那些地方官,而是凡是国有灾祸,定然就会有人借此贪腐,无法禁止,乃是人性之恶。”
“而且,朝廷自己运送物资,运送之人因为没有实际利益相关,就算不贪腐,浪费,以及拖延迟慢,是少不了的。”
“可若是交给商人做这件事,商人逐利,为了保证利润,他们一定会尽快,也尽少的浪费,以获得更大利润。”
“朝廷需要做的也很少,只是确定商人信誉,只借给不敢不还钱之人,再者就是派遣干练官员,去灾区验收即可!”
“这减少了太多无谓损耗,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84947_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