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太子爷是学霸

第52章 赈灾之策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开银行?”李世民神色一愣,没有理解上来。

“什么是银行?”他问道。

“父皇,还记得上次和你说过的大唐国债事情嘛?”李恪问道。

“自然。”李世民点头。

“简单的讲,国债,就是向大唐的百姓,商人,官员们借钱。”

“而开银行,就是不但向百姓借钱,还要借给商人钱!”

李恪说道。

“借钱给商人?”李世民听了,感觉有些接受不了。

“这是如何解释?我大唐本身就已经没多少钱,国债也只是收获了一部分钱,再借给商人,朝廷有什么好处?”他问道。

“父皇,国债的事情,只是简单的向百姓借钱。”

“借来的钱,如果用来发展大唐,以后虽然可以兑现还给百姓,可是却是依附于大唐的国力成长。”

“但借给商人,却更有利。”

“在前几次灾荒之中,都出现过灾害地区粮价飞涨的情况,而在别的地区,粮食丰收,却运不到灾害地区的事情。”

“之所以出现这种事,是因为要朝廷调度粮食,手续复杂,极其繁琐,不但速度慢,损耗更是极为惊人,为了调度一斤粮食到灾区,甚至有时候要消耗掉十斤的粮食。”李恪说道。

李世民闻言点头。

这是事实,官方赈灾,效率之慢,损耗之大,李世民是知道的。

“这里,其实可以不让朝廷去做,而是要商人去做的。”李恪说道。

“商人?商人天性追逐利润,怎么可能会去赈灾?”李世民还是转不过来这个弯来。

“这就涉及刚才说的,银行的作用。”

“所谓银行,就是不但利用像是国债,或者像是大相国寺这样的手段,吸纳民间的金钱,作为存款,同时还借贷出去,借贷给商人,并从其中,收取远高于百姓储蓄的利息。”

“这叫做贷款。”

“有这个功能的,都可以叫做银行。”李恪解释。

李世民此时,思路渐渐跟上,道:“你继续说。”

李恪点头,说道:“父皇完全可以下一道政令,就在长安城之中,召集大商人。”

“政令之中,明确说明,通过大唐的银行,借钱给那些大商人。”

“但是,大唐银行借钱给他们,是有条件的!”

“这些获得贷款的大商人,必须从大唐其他地区,运送粮食,到受灾地区贩卖,而且价格,虽然有一定利润空间,却不能高过一定价格。”

“中间怎么操作,靠这些商人自行处理,朝廷只控制两个节点,一个是借出钱给谁,并且保证他不敢不还钱,另外一个就是在灾情当地,锁定粮价的水平。”

“如此,可以避开朝廷自行赈灾的内耗,同时把握财权的是长安中央,减少地方官员的损耗。”

“不但如此,大唐银行,还可以从其中收取借给商人财产的借款利息。”

“而如此模式,若是以后再有灾情,可以重复这一做法。”

李世民听了,不由沉吟起来。

李恪看向李世民,微微一笑。

这法子,其实已经被验证过了。

李恪随着成长,记忆力是越来越好了。

这等处理灾情的办法,在他记忆里浮现起来。

其实这个方法,是十三四世纪,意大利使用的赈灾方法,后世宋朝,也使用过类似的方法,只是做的事情不同。

意大利赈灾的方法,和李恪说的相似,而后世宋朝,不是用这个方法赈灾,而是运送军粮。

这都是有成功案例的。

李恪提出的计策本质,其实是国家履行了银行职能,借钱给商人一份专项贷款,再跟商人签署一份对赌协议。

专项贷款的方向,就是粮食赈灾,而对赌协议的内容,就是朝廷规定了粮食的最终销售价,而商人自行判断,这生意能不能赚到钱。

反正朝廷粮食售价会被锁定,自认为有本事,能从交易中赚钱的商人,大可一试。

这在大唐年间,是没有先例的。

然而,从拥有后世的见识的李恪来说,这其实是在古代社会条件下,最好的一种策略了。

李恪看向思考中的李世民。

李恪其实是知道这次蝗灾的。

贞观二年的蝗灾,很是出名。

就是这次蝗灾,李恪记得,史书有记载。,

“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之曰:“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举手欲吞之,左右谏曰:“恶物或成疾。”上曰:“朕为民受灾,何疾之避!”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意思就是“出现了蝗虫,辛卯(十六日),太宗到玄武门北面的禁苑,看见了蝗虫,拾取几只蝗虫,祷祝说:“百姓视谷子如生命,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884947_55.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