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陈汤之后,再无陈汤!
说心里话,元帝朝的事情写到现在基本上是挺令人感到郁闷和无聊的。一群无才无德的外戚宦官们上窜下跳,一群有没有德不好说但是肯定无才的儒生们鸡飞狗跳,反正就是两个字:折腾。
再加上那个庸碌的君主,想出彩都难。
然而,本节主人公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的丰功伟绩和豪言壮语令无数华夏后人读来都不禁热血沸腾。
元帝朝也总算有了个亮点。
主人公的名字叫陈汤。
事情的起因要从老朋友郅支单于说起。郅支单于在坚昆安顿下来之后,对汉朝扶持呼韩邪单于而不帮助自己很有意见,所以经常骚扰和袭击过往的汉朝使臣和商队。
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求救:没粮食了。虽然汉朝当年汉朝自己国内也有严重的水灾,但是元帝还是很有国际主义精神地发了二万斛粮食给呼韩邪部。
宁愿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支持国际友人的传统看来在我国是古已有之。
元帝初元五年(前44年)的时候,估计郅支单于看到弟弟呼韩邪单于总是从汉朝得到好处。而自己因为离汉朝远,一来落不着什么好处,二来惹了事情也不怕。因此就派人向汉朝请求把他在汉朝当质子的一个儿子驹于利受送回来,还假意说愿意依附汉朝。
元帝答应了郅支单于的请求,决定派遣卫司马谷吉负责护送驹于利受。
但是汉朝大臣们对是送佛送到西把驹于利受送到坚昆还是送出国门到敦煌就让那厮自生自灭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辩论。
反方御史大夫贡禹和博士匡衡还是坚持认为送到坚昆有点多余。理由是郅支单于离得太远,而且之前已经发生郅支单于困辱汉使的情况。
现在让汉使去到郅支单于的地盘,汉使一准没好下场,到时候想找郅支提出严重外交抗议都难。
但是我们的卫司马谷吉却并不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他从容地向元帝进言道:“中国与夷狄有羁縻不绝之义,今既养全其子十年,德泽甚厚,空绝而不送,近从塞还,示弃捐不畜,使无乡从之心,弃前恩,立后怨,不便。议者见前江乃无应敌之数,智勇俱困,以致耻辱,即豫为臣忧。臣幸得建强汉之节,承明圣之诏,宣谕厚恩,不宜敢桀。若怀禽兽心,加无道于臣,则单于长婴大罪,必遁逃远舍,不敢近边。没一使以安百姓,国之计,臣之愿也。愿送到庭。”
本想翻译一下,却怎么也写不出原文这样的味道,还是用了原文。
一句“没一使以安百姓,国之计,臣之愿也。”,虽是轻描淡写,为国为民从容赴死的英雄气概却跃然纸上。
谷吉如约将质子送到坚昆,不出所料,郅支单于很无耻地将谷吉杀害。
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区区在下想,如果把谷吉称为华夏的脊梁,鲁迅先生应当不会有异议。
郅支单于杀害了谷吉之后,自己也觉得心虚。那厮看来看去觉得坚昆还是离汉朝太近,而且呼韩邪在汉朝的扶植下也日益强大,所以就打算继续向西长征。
恰好紧西边的康居国由于一直和乌孙国过不去,但是又打不过人家。所以康居国王就想借助郅支单于的势力来摆平乌孙。
郅支单于正发愁继续往西跑没有根据地,而且他自己对乌孙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和康居国是一拍即合,立刻卷铺盖向西和康居国靠拢。康居国王闻讯大喜,派手下带了千儿八百匹大牲口去迎接郅支单于。
也是那会交通条件比较差,又恰好是冬天,所以郅支单于实际带到康居的人马不过三千余人。
虽是如此,康居国王对待郅支单于仍然是毕恭毕敬,毕竟人家是半个匈奴帝国的领袖。为了表示合作的诚意和互相的信任,郅支单于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17k.com/chapter/52456/198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