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凌风仔细察看画面,似乎很感兴趣。
韩教授见此,就继续介绍着毛公鼎的历史:“毛公鼎于清朝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周原出土,岐山县董家村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地里挖出来的,有古董商人闻名而来,以白银300两购得,但运鼎之际,被另一村民董治官所阻,买卖没有做成。古董商以重金行贿知县,董治官被逮下狱,以私藏国宝治罪。此鼎最后运到县府,被古董商人悄悄运走。”
高凌风听了心里暗自嘀咕,原来这钱权交易古已有之,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
韩教授接着说:“这毛公鼎后来辗转落入西安古董商苏亿年之手。后辗转落入两江总督端方之手,端方被派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被革命军所杀。端方之后人因家道中落,英国记者辛浦森欲出美金5万元向端家购买,端家嫌钱太少,不肯割爱。当时有爱国人士极力呼吁保护国宝,毛公鼎又辗转至当时担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的大收藏家、后来国学馆馆长叶恭绰手中,存入大陆银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叶恭绰避走香港,毛公鼎未能带走,藏在了上海的寓所里。由于叶恭绰是用假名买走得毛公鼎,让日本人无法查知它得下落。叶恭绰嘱咐其侄叶公超:‘美国人和日本人两次出高价购买毛公鼎,我都没有答应。现在我把毛公鼎托付给你,不得变卖,不得典质,更不能让它出国。有朝一日,可以献给国家’。日军后来得知毛公鼎在叶公超之手,就将其逮捕。所幸叶公超拚死保护,就是不承认知道宝鼎下落。叶恭绰为救侄子,制造了一只假鼎上交日军。叶公超被释放后,于1941年夏密携毛公鼎逃往香港。不久,香港被日军攻占,叶家托德国友人将毛公鼎辗转返回上海。后来因生活困顿,将毛公鼎典押给银行,由钜贾陈永仁出资赎出,毛公鼎才不至于流浪他乡。1946年陈永仁将毛公鼎捐献给政府,隔年由上海运至南京,收藏于中央博物馆。”
“1948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大量南京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南迁至台北,毛公鼎亦在其中。现在毛公鼎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成为镇馆之宝。这就是毛公鼎的来龙去脉。”韩教授说。
高凌风点点头,暗自惊叹这国宝历尽劫难,终得以完好保存,前辈们真是功不可抹。
韩教授接着将画册翻到第一页,画面上是一棵白菜。
“这就是您说的‘翠玉白菜’?”高凌风问。
“是的,这就是‘翠玉白菜’。你看它是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百分百,是由整块翠玉所琢碾而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是原石本来的颜色,雕工依据玉石的颜色,别具匠心的将它雕成的白菜,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
韩教授指点着画面继续说:“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此器为瑾妃的嫁妆象征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
“原来这是翡翠雕琢成的?”说到翡翠,高凌风颇有亲切感,高凌风身居南国,近邻东南亚,是翡翠的集散地,耳濡目染的多了。
“这是台湾故宫博物院中最负盛名的一棵翠玉白菜。在那里总共有三件翠玉白菜,除了镇馆的翠玉白菜外,第二棵是绿黄相间的翠玉白菜,颜色偏黄,菜叶上也有菜虫,台北故宫人士暱称他为‘翠玉小白菜’。这棵翠玉小白菜注定要被打入冷宫!因为它的质地比不上镇馆之宝。另一棵也经常被冷落的翠玉白菜也还在台北故宫的库房,这棵白菜来源是紫禁城的南库。最有趣的是这棵白菜的中心在雕刻制作时就被刻了一个洞,因此,有人说这棵翠玉白菜原始的用途应是花插。”韩教授接过画册,翻过几页,指给高凌风看:“呶,就是这。”
高凌风看了,画面上也看出什么特别的名堂。韩教授见高凌风不吱声,继续说道:“这翠玉白菜花插非常娇小,被归类在珍玩库,不像另两件列在玉器科,过去它从未曾公开展出过。”
“这么漂亮的翠玉白菜都在台湾呀?”高凌风感到有点惋惜,终于插口问了声。
“也不是的,大陆上也有二棵。一棵在天津博物馆,一棵在北京博物馆。相比较于台北故宫,北京博物馆的翠玉白菜就显得默默无闻!倒是天津博物馆的翠玉白菜在富贵中还带着亲民的味道。论起质地,天津博物馆的这棵翠玉白菜没有台北故宫的好,但是天津的翠玉白菜拥有白绿黄三个颜色,工匠大胆地取原本应该是缺陷的黄色进行巧雕,反而将白菜天然的感觉给写实地表现出来。有关人士还将这棵翠玉白菜别称为‘冻白菜’,真是太传神了!还有一棵更精绝的翡翠大白菜不知去向,传说慈禧太后陪葬品中有一棵大型翡翠白菜,绿叶白心,菜梗上还刻着一只振翅的蝈蝈,另外还有两只红白相间的马蜂,这棵举世绝品的翠玉白菜不知去向。一九二八年发生了震惊国际的慈禧陵寝盗墓案。孙殿英率部众荷枪实弹进入清东陵,用炸药炸开了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寝,并将陪葬宝物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