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贵了,要不是婆姨孩子想吃,额才不当这个怨大头咧。”
“贵就对了,你啥时候见过这里的东西便宜过。”
有人不乐意了,开始打抱不平。
“说话要凭良心,两百文,以往你能吃到这解暑佳品?”
“两百还嫌贵?东市一碗冰沙只卖五百文,你到哪里去买!别在这里胡咧咧。”
两人羞愧难当,分外尴尬,打了个哈哈。
“管他尼!有钱不就是享受吗?”
两人掏出兑换券,数出一叠,一个买了三根小布丁,一个买了两盒三色冰淇淋。
拿在手里,鼻子就闻到了一股冰凉的奶油香。
忍不住就先吃了起来。
一口冰凉一口爽,真是物超所值。
冷饮一经推出,消费主力还是京城侠少、赶考的书生,以及待字闰中的小姐们。
从古至今,年轻人永远是走在潮流的最前头。
大街上,随处可见年轻世子,一边有说有笑,一边拿着小布丁啃着。
姑娘小姐们就斯文多了。
她们结伴款款而行,一手捧着三色冰淇淋,一手用小木片轻轻挑上一块,慢慢呡上一口。
看着就是一道靓丽的美景。
有个进京赶考的书生慕名而来。
买了一支小布丁,刚吃了一口就震惊了,不禁诗兴大发——
“帝城七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客便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于是李易的冷饮就不再是冷饮,而是一种文化。
各种关于冷饮的诗句层出不穷——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
“食神冻饮,酹清凉些。”
“公子喜布丁,佳人爱巧脆。”
……
文人们在赞叹,李易忙着数钱。
第一批货卖完只用了两天时间,进账一千四百贯,折合现实世界三百五十万。
这才到七月下旬,照这个赚钱速度,如果冷饮一直卖到九月,一个夏天能赚四万贯以上。
那就是现实世界的一个亿。
他的超市一个月也就赚个几万块。
来到大唐卖个冷饮就是千倍以上的利润,简直比x品还狠。
哇哦!原来这就是日进斗金!
此时此刻,李易只想高歌一曲来表达他的心情。
夹着一支烟,穿着大裤衩。
李易一边小声哼着歌,一边慢慢摇。
“comeon,comeon给我感觉。
给我,给我真的感觉——欧耶。
大把赚钱,赚到手软、泪崩。
谁能阻止老子赚的乐开怀!”
是的,没人能阻止李易赚钱。
大唐人民对冷饮的热情他同样也阻止不了。
李易只能加倍努力,来回穿越带货,满足大唐人民日益高涨的需求。
苦点累点又算得了什么。
他喜欢看到大唐人民享受冷饮时那开心的样子。
随着销量的不断攀升,李易再接再厉,不仅增加了冷饮的品种,还提供批发服务。
纸包的冰棍小布丁、盒装的冰淇淋、瓶装的桔子汽水……
九点五折的批发价,随便挑随便买,还送小“冰柜”。
去一次买好了囤在家里慢慢吃,那个爽哉!
这一日,李易在办公室品尝如烟泡的功夫茶。
王五慌慌张张来了。
“东家,有人倒卖装桔子汽水的瓶子。”
据王五说,黑市价高达二十贯一个,比啤酒瓶的价格整整高出了一倍。
食神和天上人间的客人偷啤酒瓶到黑市上卖,李易是知道的。
现在又有人打起了汽水瓶子的主意,看来当初定个一贯的价格是明智的。
王五建议提高桔子汽水的售价,从一贯涨到十贯。
不能吃了这个哑巴亏,让别人得了便宜。
“no、no、no,做人要讲诚信,说一贯就一贯,怎么能言而无信,你想让长安百姓骂我是奸商吗?”
王五跟随李易多日,东家嘴巴里蹦出的新鲜词他也能猜出个大概。
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
当他听到“no”,心里就在滴血。
东家真是不会做生意。
难道是生意太火,烧坏了脑子?
你卖一贯,人家外面转手就卖二十贯。
摆在眼前的赚钱机会,却在说什么“诚信”。
以王五的智商,当然不会知道李易这盘棋布的有多精妙。
桔子汽水的瓶子就是李易搞的噱头和市场调研,是为自己的玻璃店作铺垫。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47090_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