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收藏!!!求鲜花!!!求打赏!!!对你只是一个顺手,对我却是莫大的激励!
有军必有饷。军饷最重要的,不是白银,而是粮食。俗话说,阎王不差恶鬼、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前段时间都是在忙着如何整顿大明军队的事情,朱由检今天决定也要推进明朝税赋的改革,为大明军队提供稳定的粮饷。于是朱由检召户部尚书郭允厚入宫,汇报前两个月因为南直隶四州水灾而实行的盐商赈灾以获取州府盐务专卖权一事。
郭允厚走进乾清宫时脸上带着喜色。“臣恭喜陛下!”郭允厚一跪拜就说。
朱由检停下了批阅奏章,向郭允厚问:“喜从何来?”
郭允厚回答:“此次陛下运筹帷幄,不费朝廷一分一厘,不但赈灾江南四府,还收到赈灾用不完而剩下的盐商捐款50万两白银。”
朱由检听到后,心里也高兴:“真的?你具体说说!”
郭允厚展开说:“前两个月,江南苏州、松州、常州、镇江四府水灾。陛下下令江南、两淮等盐商以捐银赈灾获取若干府之盐务专卖权。圣旨刚下,江南、两淮各地盐商纷纷捐款。有实力的盐商单独捐赠,实力不足的盐商共同捐赠,前后合计盐商捐银150万两有余。户部原本估算赈灾所需100万两白银,陛下要求灾地青壮必须以工代赈,不得直接发粮赈灾,让四地原本因为受灾而毁损的道路和水利也同时得到修复,地方州县不必再出一笔修建费用。四地因为以工代赈,赈灾实际开支并不到100万两,只因陛下要求以工代赈除施粥外,还必须发放工钱,因此加上工费,赈灾金额最后合计就是100多万两,结余还有50万两白银。”
朱由检不由得有点得意:“不错,不错!看来商户们还是有些银钱的。”
郭允厚继续问:“陛下,这50万两白银应该如何处置?是否应该押送到京师作为辽东军饷呢?”
50万两白银如何处置?朱由检心里盘算了一下,说:“50万两,算是你户部的意外之财,因此作为辽东军饷也是应该。但江南受灾,赈灾只是第一步,赈灾之后的振贷才是恢复江南民力的基础。因此,50万两,户部押解10万两来京,作为辽东军饷,剩余40万两白银,作为今年无力购买粮种、农具的农户的振贷之银。按每户10两的振贷额,也可以振贷4万户。虽然杯水车薪,但也总算是聊胜于无。”
郭允厚也领悟到朱由检的用意:“陛下英明。50万两白银若全部作为军费,花完就花完了。若用40万振贷,不但明年可以收回40万两,还在恢复民力之余,可以征收赋税。这可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朱由检笑了笑,就让郭允厚下去办理。朱由检随手拿起了一份奏折,却是吏部推举南京户部尚书的奏折。
南京是大明财税重地所在,南京户部尚书应当承担管理南方税赋的重责,不能仅仅是作为北京户部尚书类似的虚职。北京户部尚书主要负责全盘通筹,南京户部尚书就应当全力负责开源,增加大明财税收入。
这个职位不能等闲视之。朱由检的表情严肃了起来。江南水灾盐商赈灾的事实已经说明,大明朝廷虽然年白银收入只有300万两,但民间并不穷。
吏部推荐的南京户部尚书人选是郑三俊。朱由检让王承恩派人去吏部拿来了郑三俊的履历,仔细的看了起来。
郑三俊,池州府人,万历26年进士,曾任元氏知县、南京礼部郎中、归德知府、福建提学副使。天启朝时郑三俊任职光禄寺少卿、太常,后晋升为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魏忠贤执政后,因为是东林党而被罢职。在郑三俊的履历中,郑三俊曾督江浙粮储,署仓场事,疏陈兵食大计。
朱由检看了郑三俊的履历,得出一个结论:郑三俊重视军粮、仓储等后勤物资,是可以任职南京户部尚书,也符合朱由检给南京户部尚书的定位:增加南京的钱粮收入,保障大明军队粮饷;但郑三俊的不足就在于他的清廉正直。清廉正直是好事,问题就在于遇事不懂灵活处理,或者说是不肯灵活变通,只按照自己的观点去做事。
朱由检再看吏部的推荐奏折,发现:吏部除了推荐郑三俊为南京户部尚书,还让郑三俊兼任南京吏部尚书。财政+人事两大权在手,这可不行。朱由检不想在自己推进改革时,下面有人用人事权兴风作浪,破坏自己的计划。
南京户部尚书,可以让郑三俊担任,兼任南京吏部尚书,还是另作安排吧。想到这里,朱由检就如此在吏部奏疏上进行批示了。
在让司礼监下发吏部奏疏前,朱由检决定要召见郑三俊,让他知道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于是朱由检让王承恩派人宣郑三俊入宫陛见。
郑三俊是起复任用,自然是要入京到部的。只是皇帝召见起复任用官员,并不多见。当宣旨太监给郑三俊宣旨时,郑三俊正在和昔日旧友同僚喝茶叙旧。
郑三俊自然不敢怠慢,连忙更衣,就匆匆跟随着宣旨太监入宫。入到宫时,已经是旁晚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734063_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