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皇帝服软了 (7/15更求..
正如张居正当初独揽大权,一边教育他一边施行朝政革新。
张居正所做的一切,毫无私心。
张居正不但让他成为了一个有魄力,有雄心的君主,同时也为他留下了一片大好的江山,容他尽情施展才能。
可现在的情况呢?
如今满朝乱党勾结,党争争论不断,百姓民不聊生,整个大明朝可谓岌岌可危。
这些都是谁造成的?
吕仲的话看山去并不重,事实上一旦深思,其意味就会变得深长而且严重。
张元明一听完吕仲说的话就知道此事没这么简单。
所以他才会反问,是否太过。
可是吕仲给的答复却让他无话可说。
吕仲的一番话看山去只是在强调当前时局的紧迫,可是细思一下,谁才是造成这番紧迫形势的始作俑者?
难道是撒手人寰的张居正?
亦或者是他刚刚入京的张元明或者是吕仲?
其实都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万历皇帝自己。
吕仲让张元明把这些意味深长的话带给万历皇帝,事实上就是想让万历皇帝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甚至是承认自己的过错。
可史上有几个皇帝能有这般的容忍之心?
即便是唐太宗只怕也难以接受这样的局面吧?
况且,吕仲说到底只是一个臣子,而且还是万历皇帝亲自提拔上来的臣子。
他赋予吕仲权位,而吕仲却用之来指责他。
刚才他会如此动怒,也正是因为如此。
可动怒是一回事,吕仲说的事实又是另外一回事。
现实是现如今的朝廷的确一团乱糟,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也正是他,堂堂皇帝。
如果不是他亲政后的朝政方针有问题,何至于造成现如今的局面?
对于这一点,他不想承认都难。
所以当他明白了这一点,他便再也无法找不到理由去责备吕仲。
吕仲作为一个臣子,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
而且他这么做,显然不是因为他的私心所致,他只是在客观的阐述着一件极其明显的事。
万历皇帝复又坐下,双手撑在榻沿之上,神色萧索。
谁没犯过错呢?
只是万历皇帝十余年不朝这个错,实在是大了些。
他当然可以在第一次早朝之时讲所有责任的都推给朝廷中的那些党争臣子。
可他无法抹去自己十余年不朝导致整个朝局失控的过失。
骗人很容易,骗己就很难。
毕竟他不是一个昏君,他也有着自己的梦想与雄心壮志。
“陛下...”
张元明再度出言,可是刚刚出口两个字,便看到万历皇帝摆手。
只听万历皇帝道,“当今朝中,恐怕也只有吕老才敢对朕说这些话了吧。”
张元明看见皇帝脸色不太好,当即出言道,“陛下,吕老所言确实有些过激...”
谁知他话还没说完,再度被万历皇帝打断。
“朕在亲政之时曾说,朕闭宫而思,垂省自顾,惶惶哉十余年。”
“这十余年,朕何尝不曾思考过吕老所言,但朕...”
“唉...”
一声长叹,万历皇帝终究服软了。
闭宫而思,垂省自顾,其实万历皇帝早就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造成的。
只是他心里一直抱着侥幸的心理,不肯服输,不肯认错,期望有朝一日能通过自己的本事扭转乾坤。
可事实证明,他不行。
当吕仲指出他的过失,当他心中的阴暗被人暴露出来。
即便他是皇帝,他也不得不承认与反省。
“朕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是张元明离开崇文殿之前,万历皇帝说的最后一句话。
而听到这句话,张元明也瞬间明白了吕仲的一番苦心。
如果万历皇帝始终不承认自己的过错,那吕仲即便已经上位,已经拥有权位,也很难发挥出其该有的实力。
因为他要矫枉过正,就必须从源头治起。
而这个源头,就是万历皇帝。
只有让万历皇帝真正成为一代明君,或者说让他有这个想法成为一代明君,那吕仲的那些政治主张,革新政策才能完完整整的落实。
也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整个大明朝的颓势。
......
自张元明拜访吕府之后,第二日吕仲就收到了来自中书的各种内阁大学士的印鉴,那是他内阁大学士的身份证明。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