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田村卡夫卡?”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庄言其实已经大概确定面前这个十来岁少年就是村上春树作品《海边的卡夫卡》里面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
果然,少年点了点头:“是的,我就是田村卡夫卡,你怎么知道的?”
乔斯坦贾德当时也问过这个问题,庄言没有给他答案,而这次庄言也不会去跟卡夫卡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知道他的全名。
知道了自己所在的世界,庄言稍微捋了一下思路。
霓虹国的作品庄言一般不会太关注,但是架不住人家作家实在太多,时间久了,东看一本西看一本,看得也算不少了。
中国人对霓虹国最熟悉的作家可能就是这位村上春树,虽然他一直到庄言穿越前都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村上春树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渊源就跟小李子与奥斯卡一样,年年陪跑最后获得不了奖。(作者注:诺贝尔奖的提名是不可能让人知道的,所以村上春树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渊源不过是粉丝们自己想象出来的。)
中国人对村上春树的熟悉,更多地是因为二十一世纪信息发达,以及一些文学以外的东西。
对于庄言来说,最早熟悉的一位霓虹国作家就是川端康成。在庄言上初中的那个时候,学校外面的书店里面有一本《雪国古都千只鹤》。
当然了,这并不是一本书,而是《雪国》、《古都》、《千只鹤》的合集。而且当时这三本书的中文版似乎没有合集,所以庄言买的那本其实是盗版书。
像庄言这代学生对川端康城的第一印象并不是他的代表作,而是他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没两年就自杀了。这个事情当时还是作为一篇阅读理解进入到中学生的考试试卷上面。
除了这两位之外,霓虹国其他的作家庄言看得就少了,不过还是那句话,时间长了,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每个作家也都看过一两部代表作。
像芥川龙之介这种就不用讲了,都是短篇小说,一个课余时间就能看上一篇。还有像渡边淳一这种,书店里面就喜欢挂这种书,因为爱情小说大师的读者实在太多。
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江户川乱步,这几位就算没看过其作品也都听过其名字。
简单地把脑海中的霓虹国文学界捋了一遍,庄言回过神来,看向眼前的这个少年。
跟庄言想象中的田村卡夫卡的形象有些不同,在庄言的印象中,田村卡夫卡应该是个长相有些痞气,但是同时非常俊秀的少年。
但是眼前的这个少年除了眼睫毛比常人要更加长一些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特别之处,浑身上下除了普通还是普通。
田村卡夫卡这个孩子,姑且叫他田村卡夫卡吧,因为庄言并不知道他的真名,在原著里面从头到尾也没有交代他到底叫什么名字,而田村卡夫卡这个名字是他自己给起的假名字。
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想要成为另外一个人比较难,但是想要成为另外一个名字却并不难。
这个刚刚过了十五岁没多久的少年人,从家里出走了,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日子。
“你在想什么,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可能是庄言想事情想得太久了,卡夫卡表现得有些不耐。
庄言笑着点了点头,“我当然在听你说,你刚才说你离开家了,这是为什么?”
卡夫卡没有直接回答庄言的问题,而是似是而非地说道:“十五岁之前如果离家出走显得太过于早了。”
庄言读过原著,对这家伙有些了解,所以并不一定非要在他这里寻求答案。
“这个想法,我在两年前就有了,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开始疯狂锻炼身体。以至于在常人眼里,我可能看起来像是十七岁。”
说到这里卡夫卡有意无意地亮了亮胳膊,大概意思是说,看,我的身体多好。
庄言打量了一番,卡夫卡确实看起来比较壮实,但是庄言想不通的是,十五岁的少年跟十七岁的少年到底区别在哪里,以至于他认为自己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像是十七岁。
努力回忆了一下原著里面的内容,庄言发现能够完全想起来的已经不多了,只能顺着卡夫卡的思路继续问道:“那你离开家之后呢,准备怎么办,去哪儿,干什么去,你是要找什么人么?”
卡夫卡翘着嘴角,说道:“你这个人为什么比平常的人还要更急一些,明明我一会就要说这些事情,你却还要问出来。”
尼玛,庄言恨不得扇自己一个大嘴巴子,是啊,这又不是真的卡夫卡,跟他罗嗦个什么劲,让他把故事说完不就得了。
无奈地挥了挥手,“行行行,你慢慢说,我在这听着。”
这时庄言才有时间环视周围的环境,跟乔斯坦贾德的工作室不太一样,这里更像是一个图书馆,有两排书架,还有一个桌子。
庄言试着去拿书架上的书来看,可是却发现怎么都拿不下来,卡夫卡则在一旁笑着说道:“这里的书都是拿不下来的,你看不了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86/86348/2108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