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荆门股神

荆门股神 西施的最后结局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老少恋”,年轻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年老的男人同样不能娶年轻妻子。

  姑娘到了17岁不出嫁,男子到了20岁不娶妻,他们的父母就要被判刑。

  由此可以分析一下:

  当时的范蠡跟西施其实是没什么机会在一起的。再加上年龄太悬殊。

  西施当时正值妙龄,而范蠡已到知命之年,都四五十岁了,范蠡年龄上都是西施的叔叔辈的。

  当然有人会说:感情不分年纪。联想丰富!

  就算年龄差距大也不是问题,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两人其实是没有太多机会见面的。

  范蠡心中装着国家,正是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忙得不可开交,哪里有时间去谈情说爱。

  故此,范蠡与西施泛于江湖,美好的寄托而已。只不过是后人怜惜西施为她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已。

  美人计确有其事!

  我们从《史记越世家》中找到了关于吴越战争的记载:

  “勾践献美人、宝器于吴王”。

  但是,过于简单,加上司老先生言简意赅,惜墨如金。将这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轻轻地一笔带过了,所以这个美人计主角的名字、结局都是未知。这就给后人留下无穷无尽的争议、猜疑。

  此西施非彼西施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著作中倒是提及西施。

  先秦诸子的一部重要著作《管子》有记载,“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在这里,西施只是一个美人的代称,天下的美人都可以称其为西施,并没有说她是吴越战争中的某个具体的女性。更让我们吃惊的是,这本书的作者管仲是春秋初期人,公元前645年就死了,比勾践早出生200多年,也就是说西施早在吴越战争前200多年时已经存在了。如果此西施是彼西施,那管仲就成了超一流的预测大师了。

  所以,诸子百家所言的西施,不过是传说中的一个美女,或者就是美女的泛称,并不是确指于某女。

  勾践使用美人计,是确有其事。并不是西施。西施只不过是美女的一个代号,一个符号!没必要去较真!

  追寻西施历史的源头,后人发现,第一次把西施和吴越战争联系起来的是两本书,一本叫做《越绝书》,一本叫做《吴越春秋》,因为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传说与神怪,他们一直没有被认为是严格的史学著作。

  最早提到我们今天所说的那个具体西施的,是东汉时的《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但这是两部野史。

  就是这两本书先后把勾践“美人计”的主角安上了西施的名字,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本书都是东汉时期写的,此时距离勾践生活的春秋末期已经过去了4百多年。

  4百年对于一场历史性的战争来说或许并不遥远,但是对于一个古代女子的名字来说,已经漫长得让人无法追溯。

  浣纱女和柴火女就是一回事

  在《吴越春秋》中,越国的大夫文种向越王勾践提出了打败吴国的策划方案,共九条,第四条是“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其实就是向吴王使美人计。

  越王勾践于是“使相者国中,得苎(音“住”)萝山鬻(音“玉”,卖)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音“古”,美好),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

  就是说,勾践依计《兴越灭吴九术》,到处搜罗美女,终于在诸暨的苎萝山,找到了两个卖柴火的柴火妞,一个叫西施、一个叫郑旦。

  可是有学者不干,非要说西施不是柴火妞,而是浣纱女。“鬻薪之女”是指她的父母是卖柴火的。

  是不是很矫情?难道说洗衣服的比卖柴火的更高贵吗?

  想来都觉得可笑,可能是在文人眼里,女子浣纱更有意境,卖柴似乎有点粗俗。如果浣纱女突然变成柴火妞,就编不出什么“沉鱼”的故事,只能把王昭君的“落雁”拿来用了。这样一来,王昭君又没事干了。呵呵,所以西施肯定要洗衣服!

  所以,西施一定得去浣纱。呵呵。其实就是那么回事,不管是谁,都要去河边洗衣服的。

  这就叫“集体无意识”行为,大家自觉、不自觉地把包装、炒作的目标定位于西施。

  所以,历代文人在利用西施这个人物时,不忘让她与越王勾践、吴王夫差、大臣范蠡、文种等真实人物发生联系。如此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效果奇佳。

  综上所述,由此可以推断:

  在2000多年前的吴越战争当中,当越王勾践要执行他的复国雪耻计划时,他确实采用过美人计,精挑细选,把越国的几个绝色美女献给了吴王夫差。

  其中很可能就有一个住在苎萝山下的“浣纱女”,名气最大。这个人曾经被吴王夫差宠幸,在战争当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p/498357/48.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