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ròu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有魔力!),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唐代罗隐写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
从这首诗中,描写西施“被吴人沉江说”,是有看法,有一部分认可。
5、被勾践沉江
越王勾践曾公开说过:“亡吴之功,西施当属首功也。”
灭吴后,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主要是因为夫差沉湎于西施的MeiSe。红颜祸水,西施误国,为了避免西施的MeiSe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
这种说法符合勾践翻脸不认人,卸磨杀驴的做法,和“被范蠡沉湖”、“被吴人沉江”,都差不多,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都归于水。
从勾践灭吴后做事的风格来看,连功臣文种都被迫自尽,西施的下场可想而知了。所以,西施的结局应该是悲惨的,绝不可能与范蠡双宿双栖,归隐山林。
但作为一名历史学家或历史爱好者,必须尊重历史的客观事实,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道听途说,当然西施被勾践沉入江中是大多数历史学家的观点。
6、被越后沉江说
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准备将西施收入后宫。越后心生妒忌,借口西施是“祸国之女”,以会祸害越国为由,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这种说法很符合宫廷剧的情节,符合MeiSe误国,王后妒嫉,设计陷害的后宫心理,算比较流行。《东周列国志》上就是这种说法。
“沉江说”,典籍记载是最早的。离吴国灭亡(公元前473年左右)不到百年。
墨子在《墨子亲士篇》中说:“比干之殪(之死),其抗也(是因为他抗直);孟贲之杀,其勇(逞勇)也;西施之沉(沉江),其美也(美丽);吴起之裂(车裂),其事(大功)也。”
意思是这些人都是“死其所长”——因各自的所长,而招致相同的祸害。
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
墨子说得很清楚:“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确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
另一典籍《吴越春秋》也明确记载:“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这里的“鸱夷”,有人解释是指范蠡,根据是范蠡曾经“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史记货殖列传》)。
龙九啸认为这里的“鸱夷”,解释为“牛皮”较为合理。
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于江”上了。
而范蠡后来改名为“鸱夷子皮”,就是纪念朋友和对手伍子胥的怀念。当初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后也是用鸱夷牛皮收敛的尸体。
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载:“鸱夷子皮,范蠡自谓也。盖以吴王杀子胥而盛鸱夷,今蠡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从史学上来讲,西施被沉于湖底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而范蠡的妻子是黄氏!
这是范蠡后人所言!应该不会假!
世界范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范祥科就认为,西施没跟范蠡归隐,更不可能是范蠡的妻子。
他家从南宋时期遗留下来的家谱上,清楚写着范蠡的妻子是黄氏。
我们再跟随历史踪迹:
公元前511年,范蠡邀文种入越,时年范蠡二十五岁。
公元前494年,勾践兵败西于会稽山,始重用范蠡、文种等。范蠡时年42岁。
公元前493年,勾践、范蠡君臣入吴为奴,范蠡时年43岁。
公元前490年,勾践、范蠡君臣离吴返越,范蠡时年46岁。
公元前486年,勾践欲起兵伐吴,范蠡劝阻,范蠡时年50岁。
公元前473年,年底,越灭吴,夫差自杀,范蠡时年63岁。
公元前468年,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即辞官泛舟五湖,时年68岁。
范蠡回国制定兴越灭吴九术,是公元前490年之后的事情。
九术之一就有“美人计”。由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纱河访到西施(过去的美女都叫西施,就像现在见了女性,都叫美女一样)。
这位德才貌兼备的巾帼奇女——就是西施,西施深明大义献身吴王,里应外合兴越灭吴,在历史上谱写了传奇篇章。
范蠡第一次见到西施,他将近50岁了。
当时,西施不过十六七岁。就是培训3年,两人的年龄相差太大。
范蠡退隐时已68岁,在那个时期,“老少恋”的可能性不大。是后来人的想象。
且不说两人怎么想。越国曾名文规定:禁止“姐弟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