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今河北涿县)。
在史书上说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之一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世袭复杂,无法考证,而正是这个头衔,让他的人生获益良多。
爷爷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县令;
父亲刘弘也做过小官,但在刘备还小的时候,就撒手人寰了。
从小没了父亲,他默默地承受着这种难言的痛苦,孤儿寡母的,相依为命,也ting不容易的。
因为父亲早逝,家道中落,为了维持日常生计,懂事的他跟着妈妈一起贩草鞋、编草席,摆起地摊(典型草根)。为挣口饭吃,也随着自己的母亲学会了编制草制品,生活非常艰苦(连交学费都成了问题)。
那时候的他,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平民百姓。虽说是所谓中山靖王之后,可大汉立国已有三百多年,刘氏子孙,少也有N万到N十万,不差他一个;
而且朝廷式微衰败,恐怕连他的名字都没有登记造册,只好自食其力,成天打草鞋养活自己。
在苦难中成长的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虽然过着清寒的日子,但他并没有丧失生活的斗志,少有大志,他有着自己的梦想,虽然这看似只是一个梦。
在他家屋舍的东南角,长有一颗大桑树,五丈来高,枝繁叶茂,不仅高大,而且外形奇特,树冠长得像一顶车盖,往来者都觉得这树不平凡,都说:这一家一定会出贵人。
平常人也就是说说而已。但是经过铁口断yin阳,神机看风水的大师看过,就不一样了。就可以盖棺定论了。
涿郡的李定大师,一个善观风水的知名大师,经过涿县楼桑村村头——刘备住的地方,看到这颗高五丈余的古桑树,就大喊:
“此家必出贵人!”
他说的这个贵人,自然就是刘备。
这棵大桑树,成为刘备小时候玩耍的好去处,闲暇时,他就和小朋友在树下嬉戏。
有一天,玩着玩着,他指着桑树,突然蹦出一句:
“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即:我以后一定会乘坐皇帝的车子。
小孩子是听不懂这句话的,但是可把做大人的吓死了。
因为羽葆盖车,是只有天子才能乘坐的专车,出此狂言,要是被人告发,必定满门抄斩。
在古代啊,这话可是不得了的,吓坏了在一边看着刘备的叔叔,刘备叔父刘子敬赶紧训斥,并战战兢兢的告诫他:“你不要乱说话,这可是灭门大罪。会让我们一家遭灭门之罪。”
是童言无忌,还是自己的梦想,也只有刘备自己知道,也只有历史知道。
可是谁又能意料到,这样的小孩子话最后还成了真的。
所以人是要有梦想的!万一成真了呢?
当小刘备坐在桑树下乘凉时,想到的不是采桑子,而是皇帝位子。可这对于一个无权无势、没有背景的小老百姓而言,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了?
虽然在外人眼里,刘备这小子有些狂,但在母亲眼里,他是自己的骄傲。
母爱,永远是最无私的。刘备的第一位贵人,就是自己的母亲。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还有个口号: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zhu;
家里主要收入来自母亲贩履织席,母亲拉扯刘备过日子,历尽了艰辛,但是她很伟大,不想刘备将来只是一个小商贩,所以坚持让刘备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在那个时代,读书是寒门子弟晋身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汉朝以经学治天下,通过不断求学,使自己在经学方面达到一定修养,要么在地方上博取足够的名声,被推举为茂才或孝廉,要么进入洛阳太学学习。这两条路都可以让寒门子弟走上仕途,从而改变人生。
为了让刘备在学业上有突破,母亲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送他到本地著名学者卢植开办的私学里读书。
这是在熹平四年(175年)的事,当时只有刘备十五岁。
还是妈妈最疼他,为了儿子的将来,打算送他与同宗的刘德然外出求学,可是含辛茹苦,却怎么也凑不齐这个学费,因为要去拜学的老师,是闻名海内的同郡大儒,前九江太守卢植。
没钱,就只有幻想和痛苦!
就在为学费焦急的时候,有人雪中送炭来了。刘德然的父亲刘元,主动承担了刘备的全部学习费用,和刘德然的待遇一样,而且还是一直坚持,不是一次性赞助。
对于这件事,刘元的老婆有意见了,私下总是抱怨,刘元不以为意,跟妻子说了心里话:
“咱刘家宗族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个平常人也!”
就这样,在母亲殷殷期盼的目光中,刘备终于踏上了求学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