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煜:只愿君心似我心

春江花月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碧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李璟《望远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思念的季节里,我离开南京,一路跟着飘舞的杨花顺流而下,到了晚唐诗人杜牧笔下“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扬州古城。

我们曾经见过的,对吗?是的,在梦里。在梦里,我和你——扬州,早就有过约定,相逢一笑,其实本是故人。

沿着码头拾级而上,轻轻念着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心里默默揣测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那个春日,在黄鹤楼畔送孟浩然东下广陵的李白恐怕至死也未曾料到,自己无意中留下的惜别诗句,竟能传诵千古,成为咏怀扬州最脍炙人口的名句。

遥望古城,我轻轻地叹。一棹孤舟,两杯浊酒,烟花三月,黄鹤楼头,水天一色,大江东去,拱手相送,再见何期?别离情,是最浓。此情此景,正合为千古绝唱,心头不禁又泛起一阕李白的《忆秦娥》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诉不尽的相思,唱不完的离愁。原来,相见总是为了别离;原来,离别总是永恒的主题。

放下行囊,已近黄昏。开窗远眺,我看到外面飘起了淅沥小雨。密密的细雨如丝如线,斜斜地织出锦绣繁华,瞬间润湿整个天地,给人一种毛茸茸的柔软与细腻腻的清爽之感。远近的绿树与假山一律被洗作了铅灰色,亭台楼榭皆似涂了一层釉似的变得晶莹剔透,令人不由得想起那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小令来。最动人的是满圃的牡丹芍药,在斜风细雨中更添一份别致的风情与雅韵。

吃过晚饭,我漫步在夜幕降临的扬州街头。夜晚的扬州没了城市的浮躁,少了游人的喧嚣,静如处子,却又透着诗人的韵味,让沉浸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地去闲庭信步,去风花雪月,一切都显得从容而不迫,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情。

雨后的古城清新如初生的婴儿,杨柳拂面,心意荡漾,不是梦中,却疑是在梦中。徜徉瘦西湖畔,看水上亭台掩映在静谧的夜色中,朦胧而雅致;看错落的红灯笼倒映在水面上泛着迷离的光,晕染一湖温柔,心里不禁泛起阵阵甜美的涟漪。遥望二十四桥,我轻轻吟起杜牧另一首咏怀扬州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原来夜里的扬州竟是如此优柔,它就这样轻轻触动了我心底那根沉睡的弦,叮叮咚咚,奏着逝去的曲调带我沉入远古的怀想,只是一眼,那一刻我便知道自己喜欢上了这里的夜色。

虽是烟花三月,桃花已经次第萎谢,早就看不到满地炫目的落英缤纷。然而,落花是落在了水里随风飘逝,还是化作了肥沃的春泥?瘦西湖畔只余下那依依的柳枝,是不是又在诉说一场亘古的离别?

怎么又是离别?我望向湖面上轻轻漾起的涟漪,那是来来往往的游船留下的痕迹。只是来的来了,去的也终将去,相聚过后便是别离,些许痕迹从来都掩饰不了眼底的惆怅缠绵,到最后都归于了然无踪,心头顿时一片萧索。

为何要来?“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只是相逢不如别离!

我到底是为谁而来?是为了在那二十四桥明月夜下教人吹箫的玉人?

我摇摇头,又点点头。我真是为了那个不知来历、无从相见的玉人而来?还是为了南宋诗人姜夔笔下“波心荡,冷月无声”的瘦西湖美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一夜我沉醉在了这满湖春色的朦胧里,冷不防却被她的琵琶声牵引着淌进了那个白衣男子用娟秀小楷描绘的广陵古城……

那一夜,一袭白衣白衫、羽扇纶巾的他也是被她一曲悦耳的琵琶声牵引着淌进扬州古城怀抱来的。

草长莺飞的季节里,他手拈一枝素白的琼花,斜披一袭温婉的月色,打马路过姹紫嫣红的湖畔,浑身都流泻出一种恣意的风情。那飘飞的白衣在风里翻卷成一面耀眼的素旗,与他如玉盘般温润饱满的面庞相得益彰。只一个浅淡的回眸,便将他与生俱来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17k.com/chapter/2810087/34879245.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