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走向战争 第12章 坚实步伐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决策者却是在充分调查了周边国家海军策略的前提下才作出这样的决定的:自19世纪末期以来,南美海上力量就形成了巴西、阿根廷、智利三强争雄的局面,这三个国家经济实力虽然有限,却在海军建设上暗自较劲,起初是巴西,紧接着阿根廷和智利也购进了自己的无畏战列舰,在这点上就连许多欧洲国家也自叹不如!

4个月之后,也即是1926年11月中旬,第一批3艘60吨级近海巡逻舰在施奈德造船厂的主造船区顺利完工,随后在萨尔瓦多港外进行了由官方人士和专家参与的公开测试,这种承袭了德国一战时期小型雷击舰关键技术的快速巡逻舰在航速、航程以及适航性能方面都超过了巴西海军最初的要求,由克虏伯公司提供的20毫米机关炮和8毫米标准机枪使得这种近海巡逻艇完全具备压制大多数走私船的能力。当得知这种巡逻舰还可以额外装备两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时,巴西海军派来的代表们无不大加赞赏。

1个月之后,2艘200吨级的炮舰也如期完工,这种使用柴油机驱动的炮舰实际排水量比预计多出了25吨,但航速和续航力都远超巴西现役的任何一艘同级炮舰,75毫米43倍径单管舰炮和20毫米机关炮的配置完全能够满足这种级别炮舰的日常之需。在随后的实弹演示中,这种由克虏伯制造的小口径舰炮在射速和精确度方面的不俗表现再次赢得了巴西海军将官们的称赞。

在替巴西海军建造近海巡逻舰和炮舰期间,巴西警察部门那边虽然没有新的订单,但张海诺利用先前和巴西警察部门装备负责人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争取到了每年替巴西警察部门检修升级现有巡逻舰的机会,为此施奈德造船厂又大张旗鼓的进行了新一轮改扩建。到1926年底的时候,除了在建的第4座万吨级干船坞之外,造船厂已经拥有3座万吨级、2座8000吨级、3座5000吨级以及12座2000吨级船坞,其中有6座2000吨级干船坞可用于建造和修理轻型军用舰艇,一座5000吨级的干船坞正在进行类似的改建,升格为大型军民两用造船厂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施奈德造船厂和巴西海军进一步合作的机会,却来自于一次意外事件。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中,正在东部沿海巡航的巴西海军“弗洛里亚诺”号海防舰搁浅在距离萨尔瓦多大约200海里的一处浅滩上,舰体受损较为严重。得知这个消息后,张海诺通过自己在里约热内卢发展起来的关系网向巴西海军部毛遂自荐——施奈德造船厂完全有能力修复这样一艘1897年开工、1901年服役的3200吨级海防舰!

由于国内造船工业水平有限,在这之前巴西的大型军舰基本上都是送回母造船厂进行维修的。目前巴西海军以两艘先进的无畏战列舰为核心,即大战之前从英国订购的米拉斯.吉拉斯级“米拉斯.吉拉斯”号和“圣保罗”号,它们被巴西高层视若珍宝,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耗,两舰平时较少参与巡航,任务繁重的沿海巡航任务通常都交给“弗洛里亚诺”号这样的老式海防舰和轻型炮舰、巡逻舰。

“弗洛里亚诺”号是丰塞卡将军级的第二艘,上世纪末采购自法国的Le Seyne造船厂,“丰塞卡”号于1924年出售给墨西哥,如今只剩下“弗洛里亚诺”号这一艘仍在海军服役。

在初步获得巴西海军部的肯定之后,张海诺迅速从造船厂旗下的船队中抽调出两艘中型货轮和一艘轻型驳船载着专家及修理技师赶往“弗洛里亚诺”号搁浅地点。在经过认真检查和评估后,专家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维修计划:首先就地堵上船底漏洞,然后用船拖曳至施奈德造船厂并送入干船坞进行全面检修,预计整个过程在三到四个月之内即可完成。

经过“修饰”的详细报告最终转送到了巴西海军部那里,因为之前订造近海巡逻舰和炮舰方面的良好表现,巴西军方同意将“弗洛里亚诺”号交由施奈德造船厂维修,所有费用将以政府债券的形式结算。95天之后,当修葺一新的海防舰重新驶出造船厂时,从巴西海军要员们的目光中,张海诺知道,施奈德造船厂终于在发展之路上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9/9334/7393946.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31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