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营起义军东行复又受挫西还,重新占据了均州南面的山区整顿部伍。本想合着高迎祥、李自成等东去,趁机实施东南战略的张献忠吃了大亏,心志也显得消沉起来。不过他还是采纳了李定国、王复臣等人的建议,走精兵强军的路子积极备战,寻机杀出伏牛山区。
一番整顿下来,只得三万可战之兵,西营的主力不再是以前的前、后、中、左、右五军,而是有8000精锐的健伍营和5000骑兵的骁骑营。由此,张献忠把健伍营纳入中军,以李定国兼任中军掌旗(即统领王复臣的副手);将骁骑营划拨到前锋军,以孙可望兼任前锋军副统领襄助张化龙。李定国和孙可望两位年轻将领俨然开始肩负重责了。
九皋山之战,让李定国一想起就后怕,当时老营遭受祖宽的骑兵冲击,死伤枕籍、逃散甚多。还好他的秦燕柔在健伍营里有八千精锐保护得很妥帖,而他极度重视的几位工匠恰好生还,没遭大难,其中包括制造弓箭的巧匠汪师傅,还有他一直想见却无暇见到的“有镔铁锻造路子”的胡长庚。
这一天例行的军议一结束,他就拉了张铁柱领着自己去见胡长庚。他要镔铁、要大规模的锻造钢铁,要凭借这些得到精良的军械、开辟发财的路子。再来一次类似“九皋山”的失败,那就很可能断了这条线索!一切都将成为泡影。实际上,正是九皋山之战刺激了李定国尽快地探望胡长庚。
曾经人丁兴旺的老营现在是一片萧索。娘子军被打散了,连孙可望的新媳妇、李定国的大嫂孙宜兰也死在乱军之中,其他人的遭遇可想而知……老营统领张会成也因此一直抬不起头来,可是当时的情况是他带着1000多老营护兵抵御如狼似虎的三千关宁铁骑,换了任何人都不可能抵挡得住。只不过,一万多具尸体造成的震撼实在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尤其是张会成这个老营统领。
李定国要找老营的人,还要拉人到自己营中去(他认为这样最保险),自然的首先要通过张会成才行。当然,以张会成现在比张献忠更低靡的状态,也需要他去劝慰一下。
老营依山而立,大体上是在山腰的一个小平坝上。李定国找到张会成住的草房,叫了声:“四叔,是定国。”就推门走了进去。
张会成慵懒地躺在床上看了李定国一眼,回了句:“来了?坐。”又转头看着屋顶想那总也想不完的心事。他经历过桃山铺的屠杀,那一夜死了几百老少,他挺了过来。可九皋山下,是方圆不到两里的地方死了一万多人呐!老的、少的、大姑娘小媳妇儿死了一摞摞,那惨状时时地出现在他脑海里,把他从梦里,从任何一个稍微失神的时候拉出来狠狠的鞭挞!
他无法去面对孙可望,因此不去参加军议;他无法给张献忠交代,因此他不走出老营;他也无颜面对幸存却失去亲人的老营众人,因此他连这个门都极少走出去。
李定国看到这个待自己如同亲生儿子般的汉子如今格外的瘦削、脸色格外的苍白,心里也不好受,忙走到床前想说句安慰的话,却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只有拉了张会成的手稍微使劲握了握,然后,这个草屋里就陷入了沉寂之中。
那张铁柱在门外等着气闷,无聊中四下打量了一下,却正好看见自己师傅胡长庚从山上小路背了个藤条篓子下来,忙迎上去亲热地招呼住,手脚不停地帮师傅卸了肩膀上的背篓。
“师傅,小将军要见你呐。此时正在四将军房中说话,待会,你可别走远了。”张铁柱把背篓架在肩膀上,说了几句关要的话后又问:“师傅这是去哪?”
胡长庚看了满脸红光,明显长结实了的徒弟,摇摇头道:“还是年轻好啊,年轻好,老喽!”说着话就往山下走。
没头没脑的话把张铁柱说愣住了,见师傅走远了才回神过来,忙小跑上去又问道:“师傅,你这是上哪去?”
“回家!”胡长庚抬手指了指西面的群山,嘴里迸出两字后就没了声音,只是脚步又加快了些。
张铁柱这下脑子转得快多了,敢情师傅是要回卢氏那个不知道还在不在的家啊?是,现在大帅是有“只要不投敌叛变、不带军械,来去自由”的谕令,可师傅不能走!忙放下肩膀上的藤条篓子,一把拽住了老人的胳膊道:“师傅,你不能走,小将军找你要商量事情呢!”
胡长庚疑惑地看了看徒弟,一甩手道:“你娃儿想拦我?看我不敲断你的狗腿!”
张铁柱现在只想着小将军给自己说道的“炼钢大计”,哪里管师傅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