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和钱文直的信中,都主张西营起义军在英霍山区坚持流动作战,待机发展。其中钱文直对关内外形势作出很精辟的分析。
“……后金用兵察哈尔,朝廷将无从控制关外女真、蒙古、朝鲜的局势。复用兵于五省督剿,京师和关、宁、锦精锐大量抽调中原。其时,待察哈尔战事一平,后金必然趁虚袭扰蓟辽、宣大、登莱,以威胁京师重地。文直观其势,早则今年秋,迟则(崇祯)九年春,京师一地必然重现(崇祯)二年之危局。若我西营于此时趁官军北上勤王,中原、江南兵力空虚之际渡江南下,则东南一隅地尽收矣。当今朝廷外有后金、内有民变,然不知改良政治而空谈中兴,变本加厉镇压义师,可以想见,十三家聚集之处必然成为朝廷用兵之重点,何地?陕甘晋豫耳!此时,切不可存有北上会师之念,应坚持南下或者东进,趁虚开拓局面,建设王庭、树立旗号、巩固东南根本,待京师事变时,与当今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将军切不可意气行事,当日所述大王震怒一事为末,西营大业为本,当忍辱时须忍辱,何况父子间何来隔夜之怨?东南战略之关要,尚需将军禀明大王再做定夺……”
李定国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呢!?如果他手上有万余如健伍营般的精锐,则完全可以自请留在湖广、南直隶坚持流动作战,以待时机。只不过,这仅仅是一种可能,而且是可能性极小的一种可能!如果没有柳如是一事惹得老爹震怒、疏远,他还可以再去进言,争取自领一军或者辅佐某个叔叔留在此地。可现在,张献忠根本不就没有召见他的意思,而作为西南方向上的镇将,他没有大帅的将令也不可以擅自离开本营去麻城陈情。那样的话,估计还没说上话就被军棍给打出来了,甚至连健伍营也可能拱手让人……
李定国心中苦恼,不过当着四位客人的面却是丝毫没有表露出来,反而是一直保持着微笑看着书信。看了钱文直和方以智的信后,他的手指刚接触到最后一封信时,脑海中立时浮现出一张清雅与美艳完美协调的娇颜,略一犹豫,他把那封信叠了一下收进怀里。
“郭先生,兄长饱学而自矜,尚如此推崇先生,定国却只能以一营之统制委先生以教授之职佐赞军机、经营钱粮,不知先生肯屈就否?”李定国说着抱拳施了一礼,他是巴不得身边的文人越多越好,巴不得手下的军兵个个都能识字明理,从而把单纯求生存的本能发展成为民族大义、发展成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发展成为能够切实理解自己将来要提倡的新王朝观念。这样,军队才能有长期稳定的战斗力,才不会因为一次胜败而出现士气大幅起落的弊病。当然,也会由军队而百姓,彻底把儒家思想的糟粕剔除出去,建立一个开明的、进取的新民族精神。所以在这个时候,王道文人、唯物文人是必须要拉拢的!
郭子萧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中间,长揖道:“郭某只知道有王道,只知道有汉夷,只知道这天下还有如将军般远见万里之人,能蒙将军收留任用已然是大喜过望!谢将军!”
李定国忙走过去扶了扶郭子萧,从怀里拿出了帐册、档案递给他,道:“文直先生逗留江南半载,嘱定国将营中文事、钱粮悉数交予先生,自今日起,先生请担当全责。”
“将军所言是全责?不知将军能否任由子萧挑拣营中合意之人四处行商呢?”郭子萧接过文册却凝视着李定国问道。
李定国并不因郭子萧一来就狮子大开口要权为忤,反笑道:“辎重都司归先生主掌。”接着突然向帐外喊道:“梁彪,请于叔来一下。”
方以智和钱文直在信里都说到这位郭先生有通商之才,如果再在谍报方面拓展一下,则可经商牟利壮大实力,又可以遍布眼线做到耳目通灵。因此李定国表现的也极为大方,干脆把文案、财权、相关人事权统统赋予郭子萧。
他见郭子萧满意地回了座位,这才转身面对方以智的几名家丁。这三人都是方老巡抚收养的孤儿,自小伴随方以智长大,忠心耿耿不说还各有技艺。方平、方安拳脚功夫不错,可以在稍微进行营阵训练后担任贴身护卫;而方福则会驯养信鸽,这次也带来两笼信鸽,方便军中与江南的通信联系。
“方平、方安两位大哥暂居本标护卫队,方福大哥则去辎重都司,信鸽驯养和管理需要人手、资金,尽可直接找郭先生,可好?”
李定国把自己的安排用诚恳而热情的语气说出来,把三人反弄得有些尴尬,本来以为被公子派遣来还不一定被重视,哪里知道面前的少年将军竟然用兄弟间谈话商量的口吻来安排三人,当下都又激动又惶恐,忙站起来抱拳作礼连声称谢。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