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随人愿,他们终于等到了小剑。但是,与此同来的,还有大队的追兵。
小剑策马狂奔,那马儿已经跑得脱了力,口吐白沫,随时都会倒下。
赵耘站在船头,冲着小剑放耸大喊:“小剑快跑!”
司马善急急地吩咐船家道:“起钴,起锚,快离了岸。”
这边船缓缓地离岸,那边小剑也是跑的越来越近,赵耘在心中狂喊:小剑快跑!小剑快跑!小剑快跑!”
辽军却不是吃素的,见难以追上小剑。领头的将校传令道:“放箭!”
如蝗的箭雨泼天而下,往小剑身上而来。小剑一个纵身,跳下了马。拨足狂奔。
连着十数天的逃亡生灶。托尽了她身上的体力。爱人就在不远之处,为什么我怎么跑都跑不到他跟前”
小剑快跑”江耘已经睚眦欲裂,若不是司马兄弟俩紧紧地拉住他,他便要跳下船去。
小剑拼着一口气,已经跑到了岸边,怎想到一支箭呼啸而来,从剑的背后贯肩而过,带起一团血雾,将小剑射落在水中。
姐夫。对不起小剑实在跑不动了,
小剑!!!赵耘已近疯狂。
司马兄弟死死地拖住赵耘,拉他进了船舱,躲避如蝗而来的箭雨。大船离了岩。往海上而去。
崇宁八年七月初九,丹阳。
江老夫人的墓地建在丹阳城外的卜山之上,站在墓前远望,正可看到那条小河蜿蜒而过。江老夫人亲选的安睡之地,为的就是能看到他儿子坐在那儿钓鱼。
然而。此时在墓前陪伴她的,却没有她的儿子。今年此时,离她辞世已经整整一年。
江靖康此时已经六岁,正在山脚之下与小伙伴们玩耍。
远远的走来一个衣着褴褛的人。脸上尽是风尘之色。
小康儿却似有感应,定定地盯着那人,仿佛在哪见过。
小康儿,那是乞丐,离他远点。”同玩的小伙伴提醒道。
那人停住脚步,喃喃道:小康儿
小康儿不知怎的,并不嫌他脏乱,脆生生地问道:“你认得我吗?”
那人急步上前,紧紧地抱住了他,泪流满面:“康儿,我是你爹爹,
小康儿的眼泪突然迸了出来,轻声道:“我也认得你,你是我爹爹,爹余…”
赵耘十日前在杭州登岸,雇了马车往家急赶,临走之时,记得司马兄弟的叮嘱,现今形势未明,不如先隐姓瞒名,让他俩上京城探探皇上的口风。再作计议。赵耘经小剑一事。也是心灰意冷,只想着与家人团聚。渡此余生。
待到了家乡,打听之下,得知老母亲已经辞世,心痛不已,连家也不回,急急往母亲的墓地而来。
师师与司马倩岳在幕前上香,只听得小康儿跑上山来,一路喊道:“娘。娘,爹爹回来了,”
师师与司马倩苦笑不已,转回头朝那山路看去。
天可怜见,真是相公!
一家人喜极而泣,抱头痛哭。
贺暄亦是老泪纵横,话不成言:“贤弟。受苦了”
“母亲,儿子回来了,您安息吧,”
所有悲伤的往事,羁留敌国的委屈,在这一刻,全部化作泪水,滴落在地。
崇宁八年十一月,赵估发布了一道圣旨,向天下诏告,经大宋向辽国施压。不日即将迎回皇室的血脉赵耘,朝野为之兴奋。
赵耘微服上京,配合着出现在使节团中。赵估大开城门,出城一里,声势浩大地迎接了他的归来。
叔侄相见,场面感动非常,让京城百姓传为美谈。
赵估深念叔侄之情,君臣之谊,欲留赵耘于京城,并直言道:“皇家中人不涉政事,虽是我祖宗家法,却有变通之处。子颜情形特殊,勿需自缚手脚,太后临去之时,嘱咐过联。”
赵耘推脱道:“事此至此,如何让微臣坏了祖宗家法。”
赵估不应道:“何故推脱?你不相信联吗?皇妹和蓉儿一内一外,整日里缠着联拿几个城池换了你回来。如今的偿所愿,莫要再伤了她们的心了。”
赵耘却已是心冷,摇头道:“皇上莫耍再逼我了。臣只想找一个地方,安安静静过些平凡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