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高敢央欧阳锋代他提亲,原是早就办妥了一切,洪凌波当时就大大方方地答应了。接下来便是问名、纳礼等一系列极其繁琐的礼节,虽然不需要蒋穿林亲力亲为,但毕竟是第一次嫁女儿,很多地方都要亲自出面才好,加上时近新年,公务本就繁忙,顿时闹了个不可开交。就在这时,外交处派往燕京接触的裴玉川回来了。
“玉川,回来了?燕京那边接触的怎么样?”裴玉川被派到燕京接触,除了他能力不凡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因为他是从河南逃难到南方的,对北方比较熟悉,不至于在路途上出什么大的差错。因为是老乡的缘故,蒋穿林对他比较熟悉,说话也更没什么架子。
“回禀大总管,玉川在大兴府见到了一个高人,听了他的一番话后,玉川觉得这次任务不太合理,就擅自放弃了任务。”
“哦?”蒋穿林听他意思,显然是没有接触就直接回来了,心中微微有些生气,但又想到裴玉川好像不是胆小怕事的人,没有理由无缘无故就放弃任务的,当下问道:“这位高人对你讲了些什么?”
“那位高人,他对玉川说……”
*
“你们大总管想要迁移北方百姓,无非是出于两个目的:强己和弱敌。增加自己治下百姓户口,一者可以增加税收,再者可以征召的士兵也更多一些。相信你们大总管也知道,蒙古人连年征战,军队补充已经逐渐力不从心,已经开始从汉人中补充兵力。北方人口减少,初时倒没有什么太过明显的效果,但时间稍微一长,不光赋税会大量减少,蒙古人连兵力补给也会出现问题。”
“……先生果然厉害,不瞒先生说,我家大总管的确有这个意思。但听先生的口气,这样做好像有什么不妥?”
“恕老朽直言,你们大总管这么做本意是好的,但却忽略了这件事的可操作性。首先,南人北人生活习俗相差甚大,单说这气候,北人习惯寒冷干燥的天气,而南方却是气候潮热,这么长途跋涉的搬迁,水土不服,再加上中间还要多日行船,途中恐怕至少要损折三成的。如此天怨人怒的事情,恐怕你们大总管也没有想到吧?”
“这个……”
“二者,南人北人生活习俗相差极大,说句不中听的话,南人性情狡诈而懦弱,北方性直却勇悍,要南人管理北人,其中必定多有不便,届时南人北人生活水平相差极大,必定会生出许多事端来,如果弹压不力则必生内乱,可谓得不偿失。”
“……”
“三者,从北方迁移人口,人口从何而来?北方不比南方,北方人口稀少,而且散居在北方各地,届时那些蒙古蛮子必定会象赶牲口一样把人口赶到海边,十人之中可能只有三五人能够活下去,届时有心人只需稍加散播,你们大总管的名声必定会坏到极点,以后再想在北方立足,简直就是比难比登天。”
“……”
“四者,南北方相比,双方实力可以称得上悬殊,南方完全是凭借荆襄一带的防线进行防守,所以老朽猜测你们大总管的路线肯定是先北后南,因为赵宋后方一旦出事,荆襄一带的防线可能会在瞬间崩溃,集体投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届时就算你们的实力再增强十倍,也不可能抵挡住蒙古人的铁骑。比较稳妥的战略是先在山东登陆,迅速占据整个山东半岛,然后迅速征集百姓修筑城墙,利用土木工程进行防守,同时招募四方流民,巩固、发展、壮大自己。但如果你们搞那么一次大移民,头一个大伤元气的地方就是山东,届时你们登陆的时候恐怕连个脚夫都找不到,更别谈什么防守反击了。”
“……”
“五者……六者……七者……八者……九者……十者……”
*
十条意见说完,蒋穿林习惯的用袖子抹了抹额头,却发现袖子已经噙满了汗水,变得跟刚从水中捞出来似的。
“这位高人叫什么名字?现在何处?可否将他请过来?”蒋穿林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能够猜透自己的志向没有什么稀奇的,毕竟人人都有类似的志向,照着这个路子胡吹,只要不是太过离谱,对方都不会否认,这是江湖骗子惯用的伎俩。但能够从蛛丝马迹中猜到自己的战略,就实在是个了不起的高人了。迁移人口之事,自己一直都以为是个神来之笔,现在听此人细细分析,不光是漏洞百出,而且是遗患无穷,实在让人心惊不已。
“这位高人姓王,名文统,字以道。玉川知道大总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