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日与阴月游目四顾,突然身躯一震,原来他们见到远处的洞边,有一人盘膝面墙而坐,背影魁梧,服饰高古,不类近代。这人旁边尚有一副骸骨,骸骨旁还有几样事物。
聂日与阴月走近一看,见到此人面相庄严,嘴角犹带著安详的微笑,头发与衣服已化开大半,但面上肌肤神情却与生人无异。聂日伸手按在他背上,指尖触处衣服尽化飞灰,无疑已经历了非常久远的年代,衣服下的肉体却至坚至硬,似乎整个人转化为另一种不知名的坚硬物质。
此人左手垂地,地上有一行小字,写书“广成子肉身破粹于此”,触地的中指,刚好嵌在“此”宇最后一画去势尽处,毫无疑问这几个宇是他运功在地上写划出来的,能在这样坚硬的物料写字,聂日却是闻所未闻。
聂日心想,此人与上古时代传为黄帝之师的广成子同名,若果同是一人,必然包藏重大的秘密,而此人能以指刻坚石,死后身体又能进入不灭状态,实有通天彻地之能,这雪狼湖洞当与极神秘的事物有关连;聂日突然记起还有别的事物,忙向旁边望去,只见人骨旁边有一部书册和一个摺叠好的大袋,闪闪发光,也不知何物所制。
聂日与阴月一起走近一看,这部书册以丝织成,厚达数寸,书面写有“治 身 之 道”四个大字。旁边一个铁盒,当然是用来放载《治身之道》的。
阴月忽然想起一件事,广成子传为黄帝时人,居崆峒山石室中,千二百岁不尝衰老。其传说首见于《庄子·在宥》,其后之《神仙传》《广黄帝本行记》《仙苑编珠》《三洞群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和《消摇墟经》等均有所载。《据《庄子》记载,广成子曾向黄帝传授《治身之道》,而这本书却流落于世不知所踪,不想在这里见到。
广成子是中国道家医学宝典《黄帝内经》中教中国的始祖黄帝养身成仙之道的至圣先师。广成子定在古时某一时间来到这雪狼湖洞,悟通了天地宇宙的奥秘,重返地面后,把这知识经黄帝传与世人,后再潜返此处,进入破碎肉身的超凡境界。
“得破至道,超脱凡俗。”聂日心内对乌大先生的话沉吟不已。
旁边的那个大袋,袋边露出一张纸,阴月聚目一看,只见密密麻麻地写道:“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 , 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 ,形乃长生。慎内闭外,多 知为败。我守其一,而处其和, 故千二百年而未尝衰老。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汝,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两人对望一眼,窃喜不已,恰此时两人的这里的地火熔炼烘烤而干。聂日继续翻了翻,忽然发现最后一页写着逃离雪狼湖的方法。
逃离此处之法,必从东南巽方湖底去水道,顺流而出,可抵地面,特以此洞藏有无名树所生坚丝,制成护袋。若是当世高手,能将护袋充气,再以真力护身,龟伏于内,随地下河流冲出,或可重出生天。
聂日与阴月大喜,他们无意中落入雪狼湖,不想反而找到了出路。两人稍作休息,但喜不自禁地举步走出雪狼湖洞,俯视整个雪狼湖海,希望找到东南巽方。四周远处的璧隙,地火闪灭,这处虽深藏地下,空气却是清新甜美,湖海平静的水面,不断翻起水泡浪花,充盈著无限的生机,间中有奇鱼怪物跃离水面,发出拍水的异响,在隆隆的熔浆燃烧中,形成一种充满动感的节奏,聂日心神震撼下,眼角不由湿润起来。
雪狼湖洞像个露台一样可以将整个雪狼湖尽收眼底,聂日极目远望,数里外也隐见地火闪烁的石璧。
聂日与阴月信步沿石岸走向下面的湖海,一切看来是那样的不可能和不真实,直如一场大梦,偏偏这又不是一个梦境。湖水打上石岸,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
聂日忽感觉整个湖面玄异,湖水适才还是浸至下边,这时已浸到石岸的半身。阴月也发现此种现象,莫非雪狼湖上涨?聂日同时也心底惊异,难道这里也有潮涨潮退?在这一刻,聂日忽感有异。此时他站在最底的石岸处,双脚浸在湖水里,一股暗涌冲来,几乎把他带动。自枪法大成以来,他马步的平稳,连滔天巨浪当头冲来,亦难以移动他分毫,这数股暗涌的急冲,却使他几乎翻倒,迫得他连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