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源谷的火炮射程比明军要远,这边能够瞄着明军的火炮轰,那边却根本打不中五源谷的火炮平台。四门红衣大炮在军官的吆喝下,也试图抬起炮口和这边对轰。但隔着一里多距离,红衣大炮的炮弹勉强能抛过来,但十几发也只有一两发炮弹落在平台附近,其余的炮弹都不知道飞到了哪里,倒是把城里民房打垮几间。
两边对轰了几轮,明军已经有六、七门小炮被击中,声势小了不少。没有了被炮击的威胁,城墙上五源谷守军放开了手脚,压力顿减。秦明韬眯着眼睛张望,见南门那边形势似乎稍微缓解,舒了口气,转身喝道,“瞄准那几门大的,端掉他。”话还没说完,一枚明军的重炮弹从众人头上两三米高划过,尖锐的呼啸声吓得大家脖子一冷。
四门红衣大炮本是这个时代的大杀器,郑家也是花了大力气从北方运来,今天一出场,就打死了秦明韬的炮兵指挥,让守城的五源谷军乱了一阵。
但可惜对面是五源谷,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火炮。火炮营众人被划空而过的炮弹吓得一身冷汗,手上似乎也准了不少。五分钟之内,“红衣大将军”一个接一个被端掉。对面的明军将领显然没有大规模火炮运用经验,阵地上毫无章法。一个点火的炮手被五源谷炮弹打中,手上的火把飞了出去,点着了近在咫尺的火药桶,一声巨响,顿时炸死了七八个人。
红衣大炮一毁,明军的火炮就失了气势,那些口径较小的虎蹲炮、佛朗机、或者减铁小将军、赛铁大将军之类的各类老旧“将军”炮,也是被打得七零八落,胆子小的,就直接抱头缩在后面了。偶尔有几个胆子大的炮手,还敢躲在地上,闭着眼睛点上火绳,足足花上一柱香时间打上一炮,却也不知道是打到哪里,毫无作用。
剩下的明军火炮不多了,炮兵想要打中有限的目标是越来越难。城墙上的五源谷火炮这三、四天使用的太多,膛线磨损,准头不比新炮,太远了也打不中。秦明韬见明军大炮不再形成威胁,便让火炮营调高炮口,换上木桶装的散弹压制城墙下的步兵,说起来,这散弹的工艺,还是根据海南卫的火器营俘虏口述改进的,在这个时代也算不上什么先进工艺。此时欧洲人的战舰上,火炮散弹已经是常备品。
这铁散弹不比铅弹,对炮膛的磨损可想而知,按道理只能滑膛炮用。但这时候形势危急,秦明韬也顾不了这么多了。
散弹一出了炮口就散成一片,越往前散面越宽,所以射程很短。这个火炮平台离西面城墙稍近,要是支援西面,弹道还能越过守军落在城墙外。情势危急的南城墙离这边远,射程上就力所不及了。有了火炮散弹支援,西城墙形势顿时好转。虽说城外明军很多,不会被这几十门火炮彻底击退。但周围时不时落下一阵夺命炮弹的情况下,想顶着箭矢,搬梯子爬上五六米高的城墙,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出的事情了。
崇祯年间的明军,哪怕有这个胆气,也要受制于训练的缺乏,没有这个能力。
秦明韬见情况稍定,便把自己的长刀交给一个炮兵把总,让他暂时负责这里的指挥。自己拿起一把长枪从城墙上跑了回去。秦明韬此时才明白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指挥是多么困难的事情,今天的战斗开始没多久,城楼上就被明军火炮重点照顾,战斗开始不到半个小时,明军和五源谷火器制造的火焰和烟雾,就让令旗失去了作用,回到了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时代。
据说戚继光军中传令,是靠旗总一个一个口口相传的。秦明韬也曾想这么干。但这狭窄的城墙上被时不时冲上来的明军分割开来,战斗激烈时候,这种口口相传也难执行。
秦明韬回到西城墙却没看到赵德,心里一沉,拉住正在指挥的李勇新大声询问,才知道赵德带着百余人支援南门去了。秦明韬放下心来,见这边火炮轰炸下,明军打得有气没力,哪里爬的上来。城墙上有弩的守军都收起了刀剑,开始上弦射击。秦明韬便又抽了一百多个精壮的士兵出来,带着往南城墙跑去。
梁老大是南城墙主将,这时他所在的南城楼上,爬上城墙的明军比五源谷守军还多,梁老大带着两个兄弟左右冲杀,好不容易打开一条通道让赵德的百余人贴过来,却又陷入越来越多的明军攻击中。梁老大见明军已经占领了城墙边,下面的还在架着梯子往上爬,连绵不绝,哪里挡得住。
眼见南门就要失守,梁老大心里像被一团火烧了一样,手上刀一横,大吼一声斜插进一群明军士卒里,明军没见这么不要命的,倒是没有提防,一个把总腹部一热,就被梁老大破了肚子。
四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