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忠信决定要进军影视界是早已经谋划好了的事情。现在雷霆娱乐整个发展方向就是传媒娱乐,搞传媒娱乐的不搞电影和电视还能搞什么?办报纸,笑话,办报纸能够赚多少钱?估计赚下来的钱还不够塞牙缝的。
叶忠信决定借助雷霆娱乐的实力,逐步成为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影视大鳄。虽然香港电影风光不再,但是跌入低峰的影视圈绝对有机会重新雄起。叶忠信有这个雄心,也有这个见识。他是看香港电影长大的一代人,对于香港的电影有一种特别痴情的怀念。现在内地与香港电影市场接轨,电影分级制度也基本制定下来,电影审查将更加快速有效。什么**,政治敏感片,以及其它制约电影公演的条条框框都即将被打破。香港电影,不,应该说中国电影前途是一片光明。
叶忠信在这个关口宣布进军影视界,绝对是看准了机会。但有眼光不一定代表你一定赚钱。叶忠信知道香港电影的弊端,就在两个方面,导演和剧本。
导演是一部戏的灵魂。他的思想,他的创意全部应该在影片中展现出来,可是以前的香港很少重视导演的宣传和培养。他们认为导演就是幕后工作者,不需要抛头露面,拿的钱也应该比明星少,因为很观众进电影院是为了看自己的偶像。但明显他们错了。一个导演的成败,决定着整部戏的成败。美国有斯皮尔博格,中国有吗?不要跟我谈张毅某,他顶多就是一个搞装修的,把茅厕都能弄得金碧辉煌;或者说之前他还是个拍电影的,后来就变成了搞旅游的,在旅游节目方面,那才算是人尽其才。中国的大导演屈指可数,杜奇峰,徐可,冯小钢…扳扳指头还有谁?(李安和经常在电影里面放鸽子那位不算,因为人家是华裔导演,而不是中国导演。)
导演的匮乏和后继无力,严重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发展。有人说后继无力青黄不接的是演员像发哥那样的演技之神,错,中国不缺演员,单是中国表演学院的学生挤破头要演戏的就有一大堆,宁浩《疯狂的石头》有名演员吗?没有,但它依旧卖钱,创造了电影史上的奇迹。所以拍电影就跟打仗一样,不要求有太好的兵,而是要求有能够掌控大局的大将和大帅,这才是电影中的王道。
香港电影以至于现在的内地电影几乎都不太重视剧本。直到《无间道》的出现。这部电影的剧本卖给了好莱坞,大赚一笔,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原来剧本也可以这么卖钱。
香港有几个好的编剧?游达志,马伟豪,蔡澜……;内地呢?好像….没有。或者说有但不出名。有个给赵本山做小品的倒是红了一把,但毕竟是小打小闹。所以做剧本的至今在内地和香港都是穷秀才补裤裆,一筐不如一筐。
叶忠信综合以上原因,一方面礼聘了许多隐迹江湖的知名导演,并且吸纳青壮派导演作为生力军,用老带幼的方式进行导演改革。另一方面高金聘请编剧,高价收购创意型剧作,并且尝试和国内最大的“起点”网站达成协议,可以用最低价格启用该网站的作品。
双管齐下中,导演方面借助刘德铧的“亚洲新星导”,叶忠信发掘了许多比较有潜力的青年导演,尤其通过交流,让他们明白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导演拍出的电影是给观众看的,观众喜欢的电影就是卖座的电影,卖座的电影不一定会获奖;导演意淫的电影大部分不卖座,导演意淫的电影却很容易获奖,但获奖的电影大部分没有票房。”
在剧本方面叶忠信感叹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写小说能够五花八门,上天入地无奇不有。西方的《哈利波特》算什么?为什么老外把它吹嘘得绝世仅有?那是因为老外的想象力实在太差,捣鼓来,捣鼓去,就仅有这么一个奇人,整成这么一部《哈利波特》,还跟黄鼠狼下崽子似的,一窝接着一窝狠下,也不怕人们吃呛着了。中国人多就是力量大。叶忠信单从“起点”网站就找到了许多可造之才,之前《鬼吹灯》拍成电影已经有了前例。在叶忠信发掘的人才当中有几个署名叫“黯然**”“粉舞妖姬”“天使奥斯卡”的都很不错,至少在创作态度上要比其余的十几万人强多了。
进军影视圈是一个长久的事业,但叶忠信却在最短的时间内备齐了人马粮草,并且等待着新一轮的影坛洗牌。
此刻在办公室里面,叶忠信终于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财务总监钱大坤却没能让他舒服多久,拿着一大沓文件又走了进来。
“叶总,这些都需要你过目一下。”钱大坤说。
叶忠信扶扶眼镜仔细翻看一下,道:“这些不都应该让印董审批的吗?”
“印董现在不怎么理事了。从日本一回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变成了这样,成天陪着郝小姐晒晒太阳,看看花,好像打不起精神似的。”
“哎”叶忠信叹了一口气。“我这个大哥看起来像是冷血无情,可又有谁人知道他却是最多情多义。铁汉柔情在他身上最适合不过了。”
“为了…那个日本女人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