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孙逸仙就任临时大总统,并宣布以西历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元旦,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如今西元倒是变成了公元,传统干支纪年基本上被大家遗忘,成了12生肖的配角。倒是农历新年一年之始的地位却还是顽强的保留了下来,很多人仍然习惯把1、2月当成上一年,往往要到3月开春才会惊呼“呀,又是一年了啊!”
只不过,“年”虽然还在,但是大家还是纷纷感慨年味儿却是越来越淡了,纷纷怀念起小时候的新年来,这其实是慢节奏农业社会与快节奏工业社会之间的文化冲突,按部就班的年俗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越来越显得无关紧要甚至不合时宜。
在传统年俗逐渐失势,过年摇手机、点赞拜年却还没有从流行变成新年俗的当下,大家当然会觉得这个年过得没滋没味的,对于过年回家也是各种不情不愿。不带男女朋友回家,会遭遇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还可能被扔进相亲连环阵,索性网上租个男女朋友回家,还要小心被人黑红包,还要小心“回家变土妞”以及“每逢佳节胖三圈”的诅咒,也是各种心塞。
若说还有谁还对过年留着最大好感,大约要数全国各地的小盆友们。还算悠长的寒假、口袋里的零花钱,小摊小店里的各种小玩具,总能带给他们简单的快乐。
“嗤啪!嗖啪!滋滋滋滋”
随着时间走到正月,这三种声音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耳边,同时相伴的还有慢慢飘进鼻端的氮氧化物与硫氧化物。
这些自然是熊孩子们手中各种玩具烟花带来的声光雾效果……
只要别被熊孩子把擦炮丢到脚下,或者被窜天猴飞进自家窗户,大家对这些突然频繁起来的噼啪声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毕竟“爆竹声声辞旧岁”也就是千百年的传统了,要是没有那点儿声响气味儿,这本来就已经变得非常平淡特别无聊的农历新年还要怎么过?难不成真要强行满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烟花爆竹身上除了原本的噪音污染、火灾隐患、制造垃圾、炸断大桥等罪过,最近又被扣上了时髦的污染空气制造雾霾的罪名,但是大多数城市依然只能出台限放政策,而非一刀切地完全禁放。
实际上在雾霾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还是下意识地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污染并不是一天两天发生的,汽车尾气、工厂烟囱、秸秆燃烧、烧烤炒菜乃至风沙与海浪,这些的确都是大气微尘的贡献者,只是以前被大家有意无意地给忽略了。
像是空气污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升高这种事,对人群整体是一个几率问题,但是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却是1或0的是否问题,在自己或者身边人没有的病之前,大家的感受当然不会多么强烈,连更加难闻且引人反感的二手烟问题都能容忍,对于空气中的的污染物自然也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直到污染物浓度再上一个台阶,能见度大幅下降,都快要看不清对面楼的楼宇号了,大家才开始着急起来。而在此之前,随着大气微尘的积累,能见度早就在下降了,不过那时候能见度还很远,就算有人注意到“xx山看不见了”转眼也就忘了。
位于深山当中的杨县倒是没有多少雾霾问题,大家对放起烟花爆竹来顾忌明显少许多。这边虽然也有限放制度,但也只是规定加油站车站学校等地点周边禁放,其他居民区并不在限制之列,所以这段时间空气中的“年味儿”可以说是足足的,时不时就能听见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或者嗖嗖嗖的烟花声,不是商家在招揽生意就是有人手痒忍不住了提前放一把感受一下。
对于这辈子的第二个春节,马竞家的四只小吃货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照样是吃吃喝喝玩玩睡睡,吃完年夜饭小家伙们就开始犯困,电视机里那些忽大忽小的人也没有能够引起他们多少兴趣,很快就变成呼呼大睡的小猪猪,被保姆抱去了儿童房。
汤佳怡同样对电视上的节目没有多少兴趣,演员们都是年年见面的“老脸”、歌曲都是听过的“老歌”、小品段子也是看过的“老梗”,舞蹈戏曲杂技这些倒是有很多没看过,但是似乎不合她的口味吸引力同样不怎么大。倒是身边的两位老人看得还算欢乐,时不时发出一声哈哈的笑声,所以两口子也只能在旁边陪着,只是目光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各自手机上,不是为了抢红包游戏,而是为了及时处理各种拜年信息。
这里面既有通过运营商发送的短信,也有通过聊天软件发送的消息。别家软件发来的消息可以不用管,对于朋友和网友通过自家蜜聊软件发来的消息,两口子回复处理的速度还是很快的,反正无论是红包余额还是表情包库存,两个人的手机上都是不缺。
马竞手上握着搜索引擎,各种搞笑图片流行段子都能第一时间得知,他的表情包虽然不能说总是引领潮流,但是确保踩在潮流第一线还是没问题的,相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