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软件工程虽然也要做工程学,但是却没有工程学一项特别常见的工具,那就是速查表,确切说是没有各种力学、热力学、材料学领域的那种速查计算表。
后者是工程师们为了解决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而不得不在相关理论还没到位的情况下设计出来的计算工具,他们使用类似穷举法的办法,一一测量诸如“不同温度、不同气压下常见液体的密度、沸点和粘度”以及“不同温度下常见材料的力学性能”之类的数据,形成速查表装订成册,一旦遇到对应问题时就可以对号入座,即使温度压力等环境条件不完全一致也先上下相邻条件得到近似数据,再使用其他工具逐步修正得到最终结果。
而马竞主导的SC平台,虽然在他给别人的解释中S是smart智能,C是collaboration协作,合起来SC是智慧联合的意思,但其实他自己更乐意将其称之为“速查系统”或者“超算系统”,这个系统的本身并没有真正的编程能力,倒不是马竞严格遵守所谓的机器人繁殖原则机器人不得设计机器人,所以AI不能制造AI、软件不能设计软件,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以目前的AI技术,还是只能尽量模拟生物智能而不能形成真正的智能,自然也就没办法形成真正的创造力。
SC平台其实最适合干的事情是分析、优化、转换代码,从而实现软件功能的特别调整。也正是因为SC平台的完善可用,才让马竞下定决心给蜜蜂手机换心,然后他们足足用了一年时间把B2平台上的主要和常用应用都完成了迁移,其中也包括大量第三方软件。因此即将正式首发的BOS3软件商店,虽然应用数量只有不到两万,但足以完成90%以上的功能情景了。
而且后续他们还将继续迁移那些使用人数较少的应用,毕竟智能手机两巨头iOS和安卓非常喜欢比较旗下应用数量,无论是昔日霸主塞班,还是曾经豪强黑莓,以及豪门千金WindosPhone7,都在应用数量不足上面吃了大苦头。
反正蜜蜂所谓的移植是接近全自动的,对于有完善开发文档的自家软件甚至几乎不需要程序猿插手,就能够自动完成迁移,所需要的无非是时间和电力罢了。而对于其他第三方软件的移植,也只需要有经验的程序猿帮它分析并绘制出目标软件的架构图、流程图等资料,照方抓药即可。
因为拥有庞大的“药柜”,系统在编程时需要同时比较大量类似的“标准代码”,并最终选取一个最优组合来形成最终代码,这个SC平台这个四不象的编程软件根本不能单机运行,只能运行在超级计算机上面。
其实早在三年前蜜蜂就已经拥有了全国排的上号的超级计算机了,如今随着马竞设计的215服务器芯片逐渐加入,尤其是大量披着马竞的碳管处理器的加入,使得蜜蜂家的超算系统也已经悄然实现每秒一千万亿次浮点计算(PFlops),变得在国际上也能排的上号了。
虽然随着各国新建或者扩建原有超算系统,这个指标如今已经从头名宝座变成了前20名门槛,但无疑还是很强力的指标。而这并不是蜜蜂超算的理论终点,之所以没有也去继续冲击每秒亿亿次计算,一方面是系统计算力暂时够用,毕竟蜜蜂还能随时从协同加速网络借用计算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处理器产能不足。
如今超级计算机领域早已进入了持续不断的核‘战节奏,绝大多数超算都是用了六核以上的多核CPU,个个拥有数万十数万的CPU核心,如今连续一年蝉联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的日本“京”更是用冠绝全球的70万颗处理器核心(近九万多颗八核SPARC64处理器)和全世界唯一实现每秒1亿亿次峰值计算的强大性能还是说明了“核多就是好、核多就是快”的道理。
虽然不是说使用CPU越多越多,性能就一定越强,毕竟CPU架构、频率以及gpu加速还有系统算法也会影响最终效果,但是“京”就是用70万核力压了18万核的国产“天河1号”和22万核的美国能源部橡树林实验室的美洲虎。
要是蜜蜂超算报名参加top500排名,虽然肯定是进不了最为风光的前十名,但凭借着亮瞎眼的3万核心数以及独家自制的215处理器,可以肯定它必然会向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醒目,就算是藏在排行榜第二页照样能吸引来主办方的关注和特别提及,进而引来全球超算行业和CPU行业的强势围观和仔细分析。
马竞目前还没有做好承受这种围观的准备,所以继续保持蜜蜂超算的低调状态,他甚至都没有给蜜蜂超算起个霸气响亮的名字。实际上蜜蜂超算性能过P(千万亿次每秒)的事情也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知道,因为服务器控制权在他手上,其他人并不能运行各种测速工具查看实际运算速度,只是感觉自家服务器集群越来越流畅好用了,却从来没有人把它们当成超级计算机来看待。
蜜蜂蜂园的各个服务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