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是大导演

第188章 第188场 电影寒冬期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br>
    “盈利型影片”的投入,基本是按照内地电影市场高低起伏来制定的,去年2001年全年,内地全年的制片收入才有区区4000万人民币,光是中影集团其下投资4500万人民币拍摄的23部电影,总亏损额度就达到了900多万。

    所以到了今年2002年广电总局下发的拍摄“盈利型影片”资金,就只有了3400万,可中影重组之后,有几百个制片主任,每个人都眼巴巴的盯着这块大饼。

    如果“盈利型影片”能赚钱,那么赚得钱可以全部用以拍摄同制片厂的电影,集团甚至还会补贴一些。

    可就是在这样的优惠政策下,整个中影旗下的数百位制片主任也少有能自己造血,拍摄第二影片的。

    未来的人恐怕很难想象,当时中国内地电影的艰难,内地电影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直保持了每年平均观众200亿人次的傲人记录。

    可到了90年代中期,当美国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市场,与影碟机普及,盗版猖獗的冲击下,中国内地电影业遭遇前所未见的寒冬期。

    1998全国总票房只有14。5亿,而1999年因为南斯拉夫使馆被美国轰炸的原因,有五个月时间内地停止上映好莱坞电影,全年的票房只有8。4亿,到了2000年,全国观影人次降低到了只有一亿出头的冰点。

    国产电影更是一度只要几十万商业票房,就可以进入全国内地电影排名前十的境地,而比起来每部投资平均超过120万投资额度,电影业已经成为了所有商业投资人望而却步的领域。

    在这个时代,在整个中国内地被好莱坞与盗版冲击七零八落的电影业中,只有四位导演拍电影能赚到钱,这四位导演又被称为三位大师。

    排在首位,是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陈凯哥,与后世给人烂作频出的印象不同,当年陈凯哥不但是拍出了第五代导演开山之作《黄土地》,轰动整个影坛,并且还能让张一谋,何品这些后来大导演们心甘情愿地在旗下当副手,其后更是凭借《霸王别姬》这部内地电影的旷世之作,拿下嘎纳电影节包括金棕榈在内的八项大奖,这在内地电影历上成就独一无二。

    无论是艺术上和商业(海外票房计算)上,被誉为是内地电影旗帜性的人物。

    而第二位自然就是后世光芒四射的大师张一谋了,在这个时期,张一谋与陈凯哥是一时瑜亮的艺术片大师,无论是《活着》还是《红高粱》,都是可以和《黄土地》《霸王别姬》相媲美的大师之作。

    而张一谋由于其高产量,加上有巩莉这块国际影坛的金子招牌,在世界电影界的声誉甚至还是略微高于陈凯哥,两人大师头衔可谓是实至名归。

    至于剩下的一位大师,其实是由两位“半大师”组成,其中一位是拍京式喜剧的冯晓刚,在中国电影的寒冬期,张一谋与陈凯哥都无法重现自己国内票房上曾经4000万人民币的辉煌,只有这位“野路子”出身的贺岁片到导演,挑起了国产电影寒冬期的旗帜。

    可虽然冯晓刚导演电影风格自成一格,对普罗大众极具吸引力,可却无法业内那些挑剔的电影人嘴里,得到很高的评价,所以他一直被他的“大师”头衔,并没有得到业内承认,只是老百姓喜欢,业内评价不高,所以最多只能算是半大师。

    而且最重要的,冯导演电影比较本土化,外国人看不懂,所以国际上没有什么影响力。

    最后那位“半大师”,就是李小乐身边的姜闻了。

    除开以上这四位外,基本是谁拍“盈利性”电影谁亏钱,根本就别提什么造血功能了,以前的电影还都是国家扶持,制片厂都是自己投资制片自己买,自己播放,制片主任可以拿固定提成,只要项目能上马就不愁没饭吃,而现在,人人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今年中影3400万的这块固定的大饼,是大家眼中唯一渴望的目标。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999wx.com/Book/8106976.s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