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品鉴宝

第311章 庆祝会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    比赛的内容很简单,谁能在最快的时间把真品挑出来,并且,把另外的两幅赝品哪里有猫腻也鉴定出来。

    这也就圈定了,两个人如果是想要通过运气来判断,那大概是无法做到胜出的。

    这幅画是一幅顾恺之的作品。

    顾恺之为东晋著名画家,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的他,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他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他的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眼下这一幅画正是他最为经典的传世作品之一,洛神赋图,其为绢本,设色,纵有27.1cm,横有572.8cm。

    这幅画是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全卷分为了三个部分。

    两人分别展开,望其画卷,只见三幅画几乎是一摸一样。

    从色彩,纸张,笔墨浓淡,画风上观察,几乎看不出差异。

    三幅画都是栩栩如生。

    画卷中,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她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

    而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

    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

    这个时候,这其中的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跃然纸上。浸入人心,也才最是动人。

    看到三幅画的呈现,两人眉间都有一点紧锁。

    而走近去推敲,揣摩,两人开始了鉴赏的博弈。

    时间很重要,两人尽量的缩短自己判断的时间,先是庄周扬起了目光,双手奋力地擎起。

    “我选好了。真品我已经选好。”

    庄周向来是高调做事,黄琛在庄周选定后。两分钟过罢,才点了点头,示意自己也选定了。

    光头阿四道,“你们两位都选定了。那把你们选择的真品写在题板上,并且简单地写明你的鉴赏依据。”

    庄周早已注意到题板的存在,所以早已经组织了语言。

    听到要写,庄周桀骜地拿来题板。随即奋笔疾书。

    而后,再次昂首,嚣张且自信地望向观众和主席台。

    他鉴赏的神速。已经带动了很多观众为他喝彩,而一旁的黄琛则还是姜太公稳坐钓鱼台,波澜不惊的脸上始终不带表情。

    不知不觉,时间又过去了十多分钟,直到光头阿四说比赛时间到,黄琛的笔才停了下来。

    无疑,从时间上,黄琛是慢了,如果是两人的鉴赏结果一致,依据也差不多,那么无疑黄琛会输。

    可沉稳的黄琛总是会给到观众一种可能,一种希望,那就是,他是战神,不会失败的。

    庄周却是很可能再次滑铁卢,因为他清高,他孤傲,他骄傲,这很容易马失前蹄。

    “题板可以亮开了。”

    随着光头阿四一声,两人同时把自己的答案呈现。

    而看着两者的答案,在三幅画当中,黄琛和庄周的答案果然是如出一辙。

    庄周看着自己写得,再看看黄琛写的,两人不光是答案相仿,就连是判断的依据都是极其相似。

    “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的《离骚》之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的《洛神赋》正是政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

    《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上的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其中一幅表现的更为传神在于画中甄妃的目光。她是蕴含着不同的情感,有的几丝无奈几丝哀怨,有的几分妩媚几分娴雅,有的几许惆怅几许依恋,有的则眉目含情,仪态万千。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999wx.com/Book/11033751.s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