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胜在油嘴滑舌,极会讨女人欢心。他们二人的事可以说是只有天知地知,隐瞒地极好。就连这大丫鬟,还有廖氏的哥哥都是不知情的。在这一点上,他俩的看法倒是一致的:这种事情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安全。
而和珅之所以会知道这件事也是完全赶巧了。他在廖氏身边自然安插了一个眼线,虽然只是个小丫鬟,但为人很是机灵,因此也没有被廖氏发现。这小丫鬟负责打扫廖氏的卧房,和珅叮嘱过她,对于所有细节都要好好记下来,隔一段时间就汇报给和珅知道。哪怕是廖氏又新得了一套头面,或是又采买了几匹布料之类的琐事,也要一一汇报。
一日,小丫鬟见廖氏在把玩一个翡翠戒指,神情还有些呆呆的,很奇怪,而且这翡翠并不是什么上等货。毕竟在廖氏身边待久了,一些简单的辨别能力还是有的。
当和珅看到这件事时,立马想到了另一件事。父亲很喜欢翡翠,因此家中的翡翠基本上都是比较好的货色,哪里来的便宜货呢?他只记得父亲还在世时,刚续弦娶了廖氏那会儿,对她身边的下人也是不错的。一次曲老六办了件漂亮事儿,于是父亲一高兴,就在书房赐了他一个翡翠戒指。毕竟是赐给下人的,因此就找了个成色比较次的。即使是这样,也是天大的恩典了。曲老六很是识趣,从未将戒指掏出来炫耀过,因此没有人知道这么件无关痛痒的小事儿。可偏偏,当时和珅也在书房。又偏偏,和珅的记忆力向来是极好的。
和珅也只是怀疑,并不因此肯定。不过有了这份心思,就让小丫鬟多多关注曲老六,果然被她发现了更多蛛丝马迹。这也是促成和珅决定回府的原因,毕竟,杀手锏终于找到了。
廖氏哪里能想通这么多弯弯绕绕?只觉和珅变得可怕之极。她不知道和珅究竟知情多少,但她已经不敢赌了。
和珅看着她,冷笑道:“我最后再问你一遍,究竟你能吐出来多少?”
廖氏沉默了一会,干巴巴地答道:“一万两。再多的话真的没了,少爷您若还是不信,索性就将我沉塘了。”
和珅没再多言,示意下人将她暂时关到一个偏房去,等到银子补齐了,就让她从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
族长并不知道和珅同廖氏说了什么,不过他并不好奇。他知道,一个人太好奇了,并不是件好事。看到和珅的雷霆手腕,他更是确定这个年轻人将来会极为可怕,自己可一定要巴结好咯,才能为族人争取更多的利益。
廖氏被拖下去后,族长又说了一番奉承话,什么年轻有为呀,后生可畏呀,然后才笑嘻嘻地告辞了。
只剩下兄弟二人时,和琳问道:“哥,咱们家的底子绝对不止一万两,你怎么就这么放过她了?”
和珅淡淡地说:“银子这东西乃是身外之物,不用太在意。只要将来咱们有出息了,还怕短了银子?”
和琳嘟囔道:“既然不在意,那何必让她吐出来,就让她早点从家里滚出去多好,眼不见为净。”
和珅摇了摇头,说道:“我问她要银子,并不是我需要银子,而是她需要。她一个妇人,就这么被赶出府去,娘家是一定不容的,身上银子又不多,呵呵,将来的日子有的她好受的!在我们家作威作福了这么久,害的父亲郁郁而终,总要让她付出点代价,你说是不是?”
说完,和珅看了一眼和琳,又问道:“怎么?觉得哥哥我对她太过残忍了?”
和琳摇头道:“不是,我没有那些妇人之仁。对待狠毒之人,一定要更狠毒才对。不然的话,我们就会永远被别人踩在脚下。”
和珅倒没料到和琳会说出这番话,他欣慰地看了弟弟一眼,最终没有说什么。
廖氏被和珅吓到之后,动作很快,不过短短几日就凑足了银两,折换成银票还给了和珅。接着,她只背着一个小包裹,在一个冷冽的清晨,灰溜溜地从后门走了,从此消失在这家人的视线中。
这个年,和珅兄弟俩过得极为痛快。正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京城虽好,但跟自家的老宅子相比,那还是差了一截。
热热闹闹地过完了年,元宵刚过,和珅就决定启程回京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