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五代末年风云录

第五十五章 梁山㈨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实贞固身为主人,自然不忘本次宴会的主旨。

        “为郭公伐行!”众人纷纷冲着郭威举鹃说道。

        之所以有今日的宴会,并非是窦贞固太好客,而是近来大臣们为着郭威出镇郜都一事,吵得太厉害。昨日终于有了结果,今日皇帝制以郭威为邯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枢密使如故,仍诏河北诸镇,兵甲钱粮。见郭威文书立皆禀应,不得违抗。今夜寰贞固设下此宴,也算是为郭威线行。

        关于郭威以枢密使的头衔出镇耶都一事,朝中大臣们意见不同,苏逢吉自然是强烈反对,其他人也各有各的主张。就是杨邻,他虽与郭威交好,但身为相,他更多考虑的是别人的不同意见。

        史弘肇在这次廷议中,最终获胜,他邀功似的举起大筋,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着郭威大声说道:

        “昨日廷议,大家的意见是何等的不同,只有我史弘肇鼎立支持贤弟。今日借主人家的酒,史某与贤弟痛饮!”

        苏逢吉大感冤枉,他忍耐不住,举筋道:“彼此为的是再家大事,并非私怨,何必介怀?”

        杨邻身为相,也要一碗水端平,也举筋说道:“我意也是如此,为的都是公事。”

        “杨、苏二公说的是,郭某不敢如此。”郭威也举筋道。他暗恼史弘肇多事,虽然朝中将相为着他的事情激烈争执,但那毕竟是关起门来的争论,要是如此当众抖落出来。那不就走向全天下人宣布,朝中文武不合吗?

        这次事件,让郭威陷入了漩涡之中,既然朝廷只能派他郭威去镇守郜都,那么如果继续能以枢密使的职衔号令河北诸郡,自然是求之不得之事,否则纵是他郭威,也难以让河北各地的藩臣们遵从自己的调遣。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可能统一指挥和统一调遣,如果各自为战,更不可能让辽人知难而退,那样朝廷

        但近日来朝廷之中的争吵,让郭威背上了个,爱权的名声。所以郭威在廷议中,只好一言不,坐等朝臣们争出个结果来,你们说怎么办。我郭威就怎么办。

        如今尘埃落定,郭威也算是得偿所愿,当仁不让地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不料,史弘肇又老生常谈起来他一贯的认识:“安定国家,靠的是长枪大剑,毛锥子有何用处?依我看,文臣不足以同谋!”

        王章尽管也看不起文人,但听不得史弘肇的这种论调,因为史弘肇将所有使毛笔的人都打倒在地,但王章身兼三司使,掌管国家钱粮,平日里不使长枪大剑”用的当然是毛锥子:“不用毛锥子,不知财赋从何处而来?史兄未免太目中无人了!”

        “我这是就事实而论,天下纷争之时,王兄何曾见过文官们披坚执锐。浴血奋战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动辄引经据典,呜呼哀哉,不过是人云亦云,徒耗钱粮罢了。”史弘肇讥笑道。他的话引起在场的武官们,频频点头。

        不看僧面看佛面,史弘肇这话打击面太广,尤其是此间的主人实贞固。更是个文官。寰贞固听史弘肇如此说,面上难免不好看。陪坐的文臣们,也个个不太高兴。

        “今日窦某设宴,为的是郭公即将出镇邯都,史公不如多陪郭公饮上几筋?”窦贞固说道。

        “窦公说的是!”郭威连忙称谢,又对着众位宾客说道,“郭某今日受命,北上抗辽,难得窦公及诸位厚意,郭某先干为敬!”

        说毕,郭威仰起脖子,将满满一筋酒灌入腹中。但既便如此,宴会原本被韩奕与慕容彦比剑带动起来的热烈气氛。变得有些冷清。

        人人各怀心事,少顷席散,各自怏怏归第。

        次具,郭威入宫向皇帝辞行。

        皇帝刘承佑愁眉不展,原因是他宠爱的夫人耿氏最近卧病在榻。日见憔悴,弄得刘承佑也是茶饭不香。

        那耿氏生有绝色,又能哄得刘承佑开心,刘承佑本想立她为后,不料杨邻以皇帝登基不久,立后之事太为由,拒绝了刘承佑的要求。眼见着耿夫人就要香消玉殒。刘承佑更是愤愤不平。

        闻听郭威入宫辞行,刘承佑勉强更衣召见。

        郭威毕恭毕敬地伏阙奏请道:“臣就要出镇郜都,惟虑朝堂纷争。太后随先帝多年,经历丰富,陛下春秋正盛,遇有重事,不妨多禀太后知晓。依臣拙见,陛下应亲近忠直。放远谗邪!苏逢吉、杨邻、史弘举皆先帝旧臣,尽忠询国,愿陛下推心任之,必无败失。至于疆场戎事。臣愿马革裹尸,为陛下分忧!”

        刘承砧知晓苏逢吉对郭威屡有不逊之辞,见郭威反而推崇苏逢吉,不禁敛容称谢道:“郭卿老楼伏杨,联心宽慰。”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999wx.com/Book/1340395.s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