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河屯的故事

三河屯的故事 第二章知青下乡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车到了我家楼下,司机叫醒我,我拿着于姐送给我的礼物上楼了。一进屋,老婆问道:“你咋才回来?儿子等你吃饭都睡着了。”

  我说道:“要不叫麻三晾提醒,差点就回不来了。”

  老婆道:“干嘛喝的那么多?醉醺醺的。”说完,她进儿子房间招呼儿子去了。她喊道:“儿子,吃饭了。”

  儿子一翻身,揉揉惺忪的眼睛问道:“爸爸回来了吗?”

  他母亲说道:“回来了。”

  儿子出来见我满脸通红,问道:“爸,你怎么喝那么多酒?眼睛都红了。”

  我说道:“同学们聚到一起高兴,所以多喝了几杯。”

  老婆给我沏了杯浓茶,放到我面前,我刚喝了一口,她说道:“是高兴,见到相好的了,能不高兴嘛。。”

  我说道:“当着孩子的面,你说什么哪?”

  老婆姓孙,叫孙犁,中专毕业,在工厂当描图员,啥都好就是有点小心眼儿。她讥笑说道:“说到你痛处了,不高兴了?”

  我见她瞎嘞嘞,气的我把茶杯往桌子上一墩,骂道:“你她妈的瞎摆划个啥?满嘴的胡吣!”我气的饭也没吃,回屋睡觉去了,连澡都没洗。

  早晨,一觉醒来肚子里空空的,孙犁已经做好饭了,我和儿子洗漱完毕坐下吃饭了。孙犁见我吃饭了,笑着问道:“昨天晚上跟你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

  我没勒她,不过她的话却勾起了我的回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老头子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讲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一句话,我们便被赶到了农村去。

  临走的头天晚上,见母亲在灯下含着眼泪给我缝棉袄,使我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父亲帮我捆好行李,送我上火车。上车前,父亲从胸前掏出四个鸡蛋递给我说道:“这是你妈给你煮的,留车上吃吧。”

  我说道:“我不要,留着给奶奶吃吧。”我知道奶奶有病,需要营养,这鸡蛋就是留给她吃的,连我妹妹都捞不着。

  父亲道:“路途远,车上的东西贵,你还是带上吧。”父亲的话语里带着一片温情。

  车站里乱哄哄的,大部分是家长送子女下乡的,我们班里有十多个同学和我同行,有六个女生,其余的都是男生。有班长麻三晾和学习委员于小莲,在这些同学里我是最小的才十七岁,其他同学都比我大个一两岁。

  车开了,父亲才离开,他猫着腰走的时候,我才发现他驼背了,父亲才四十岁多一点呀。火车拉着长笛驶向了远方,一个我们不熟悉的地方。车到了站停了下来,麻三晾说道:“到地方了,大家下车!”

  我背上行李,跟随大家一起下了车,出了站点,有位车老板抱着把鞭子,双手抄在一个套袖里,嘴里吆喝道:“上三河屯插队的学生跟我走喽!”

  麻三晾上前和那车老板打招呼,问明白了,我们大家围拢那老板,车老板对大家说道:“就来一挂车,坐不下这么多的人,只能把行李放在车上,大家只好就驾步量了。”

  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到三河屯。麻三晾问车老板:“大叔,啥时候能到三河屯?”

  车老扳道:“过了前边那道岭就快到了。”

  俗语道,望山累马。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才上了岭,站在岭上往前看,只见一条冰封的大河从岭下绕过,三河屯连个影都没有。麻三晾又问道:“大叔,三河屯在那哪?怎么还不到呐?”

  车老板用鞭子抽了下马,说道:“快了,这回可真快了。”

  我埋怨的问道:“大叔,你的话有点准没?”

  老板大叔连连说道:“这回真快到了,过了前边的树林就是三河屯了。”几个女同学累的不行了,车老板见她们实在是走不动了,说道,“你们拽着大车的后檐子,能省不少的劲儿。”

  那几个女同学伸手把住车的后檐子,没过十分钟,在手套里的手就冻的不行了。

  终于到三河屯了,到了村口时,见一个三十来岁的红脸汉子站在村口好象在等我们。他见车到了,上前向老板问道:“老席,都接回来了?”

  老板答应了一声,对我们介绍道:“这是我们大队的汤大队长。”

  麻三晾上前和汤大队长谦虚了几句,汤大队长说道:“暂时没有住的地方,你们就先住在村民家吧。”

  我被分配到一户老乡家,这家姓朱,是个五保户,没儿没女的,只有老两口。老爷子剃个光头,一笑象尊弥勒佛,老太太穿件抿襟棉袄,笑起来象尊观世音菩萨。老太太问道:“还没吃饭吧?我们庄户人家冬天都吃两顿饭,你们冷丁不习惯,我去做饭去。”

  饭很快就做好了,老太太贴了一锅苞米面大饼子,起锅时一股香气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p/314552/2.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