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土地解冻之后,许多老百姓们立即便到自己的田地里面,开始了耕作。
拿种地来说,耕地很重要。
深耕的好处很多,既可以保水,又可以保肥,而且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生长,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
具体原因他也说不清楚,但是耕田肯定是要进行深耕的,不过这对于种田的老百姓们来说,都是浅显的道理。
现在田地归他们种了,打的粮食也基本上都是他们的了,所以不用白龙军的人去督促他们,他们也有多大力气会耕多深的。
一旦土地所属一变化,这老百姓的劳动热情,就更加高涨了许多,根本无需有人督促他们。
在春耕的时候,白龙军自己也留了三四千亩的自留地,基本上都是在白蛇寨和白虎寨附近,连成片的良田。
而这里田地的耕作,都是是白龙军的兵卒们亲自参与,作为军垦田使用。
而白龙军的将士,以前大部分也都是种田出身,干这个事情根本不陌生。
所以,在永城各村镇老百姓们,进行春耕的时候,白龙军这边也同样开始了春耕的工作。
李子霄对于这些军垦田,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亲自下田主持了开犁仪式。
并且在铁头的帮助下,扶着铁犁,赶着耕牛亲自犁了一道,在鞭炮声中开始了春耕工作。
白龙军眼下兵力充足,留下值哨的兵将,其余的人下地干活,一片军民同乐的景象。
白龙军士卒各个都是壮劳力,加上耕牛农具到位齐全,土地开垦非常快,三四天的时间,军垦田便被彻底深耕了一遍,接着便开始整地。
有这些人干活,李子霄根本插不上手,而他关心的也只是即将种植的粮食品种的问题。
白龙军不可能和老百姓们种植一样的东西,因为他们的地块大多属于良田,同时也比较集中。
除了播种正常的春小麦和高粱之外,还要专门分出一部分地来种菜。
人不可能顿顿只吃主食,蔬菜也是必需品,在解决吃饱的问题的同时,还要解决将士们吃菜的问题。
所以,白龙军在他们的军垦田之中,专门划拨出了一部分土地,用来种植蔬菜。
不说冬天要让将士们吃上菜,起码春夏秋三季,要能吃上一些新鲜的蔬菜,冬天也要储备一些咸菜,这件事李子霄绝没有马虎。
而普通作物的播种问题,李子霄还可以不太上心,他眼下最关心的,还是他手头的那些玉米和红薯。
这东西眼下在华夏中原一带,尚未推广开,连找种子都没地方找去。
所以此时李子霄手头上,仅有的这一点种子,就是他们以后扩繁的原种,李子霄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为此,他专门让卫老夫子找了几个有经验的老汉,来负责这件事。
将玉米种子还有红薯,都交给了那几个老汉负责。
可这几名老汉,别看对于其它粮食、蔬菜的种植熟悉的不得了,但是对于这两种新鲜玩意儿,却也是第一次种,不太了解它们的习性。
于是李子霄便搜肠刮肚的,搜罗了一些脑海中,有关这两种作物的知识,告诉了几位老汉。
其中一位张老汉,在听完李子霄的话后,摇头道:“将军,这有些不太好办,听将军说的这种叫玉米的庄稼。
听上去倒是有些像高粱,但是照将军所说,这东西却要到夏收之后才能种下,种的早的话,估摸着很难发芽的。
小老儿可不敢冒这个险,万一要是糟蹋了这些种子的话,小老儿可承担不起,稳妥起见,最起码也要等到四月之后,才能把这东西种下去。
那样的话,天也热了,问题估计就不会太大了。
不过,这种叫红薯的东西,听将军说的情况,倒是眼下可以种,这玩意儿先是切开,让它们发芽,然后再种到地里面去。
这种事情倒是也不麻烦,照将军所说,这玩意儿能一亩地产几千斤,小老儿倒是不敢相信。
什么庄稼能产那么多呀,要是这东西能一亩地产几千斤的话,那能养活多少人呀!”
李子霄对于种地,毕竟不是内行,蹲在刚刚整出的田埂上,听着几位老汉们之间彼此交谈,讨论,最后给出这样的答复。
“我也只是道听途说,具体怎么种才好,还要靠几位老伯你们多多摸索才行,总之我就一个要求。
咱们第一次种,产量倒是好说,我也不求它们第一年能产太多,但是老丈要尽量保住这些种,不能绝了。
一旦绝了的话,以后咱们这儿一带,还真没地方可找去,可一旦种成的话,就要选其中的良种,再进行扩繁。
这件事我就交给几位老伯了,你们可千万要多费心,有什么你尽管去找卫老夫子要提就行了!”
以张老汉为首的几个老农,赶紧点头答应下来,让李子霄放心,他们一定会把这些东西当眼珠子护着,绝不能让它们绝了。
最后张老汉还提出一个稳妥的办法,就是分批种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23/23794/13868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