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象怕是瞒不过的吧?。
夏侯渊闻言一笑,“管他瞒的不瞒得过。只要刘宪肯上钩就行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若是自己的话,那就是明知是圈套,也肯定要上去咬上一口。毕竟事关天下大局,事关成败。
“刘宪自视甚高。依我看他就是看出了不对也会一头扎进来。”站起身来,夏侯渊走到张既身旁,伸手在地域图上代表着稿县的那个灰点上一点,“就在这!”
“兰池、细柳一丢,我军便是能够通过水军渡渭水南下,地点也肯定是在诗水渭水支流,源于秦岭北麓以西,当是在部县境内。如此刘宪若也渡水而来,则必领军抚守锁县以据我西线主力。这一代川水横流,又有昆明池、稿池、祀池、麋池、牛池、削池、积草池、东陈池、当路池、大一池、郎池等湖泊挡路。刘宪若能据守稿县,便可挡住我西线主力回师长安之路
“这个险他必冒无疑夏侯渊甚至以肯定的口吻说道。都是坐镇一方的武将,面对这样的机会。心里想的是什么。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出入。
张既有些沉默,刘宪若果真冒险南下,那就算立刻把雍县、哪县等地丢了也没有半点可惜的,但刘宪他真的会在敌人故意露出疏忽的情况下一头扎进来么?如果自己这边能够把这个疏忽做的完美无缺倒也罢了,可想瞒得过刘宪那一双眼睛谈何容易?
敌人故意露出的破绽,那后面明显就是围套,这种情况下谁还会一头扎进来呢?再有信心也不是这样一个表现法啊?“刘宪真会南下么?他手中兵力可是不多啊?”据探报所知,刘备军的北线偏师总共也才两万多人,去掉不可能随军过河南下的几千骑兵,就只有两万步军可用。但这两万步军已经连续攻占三座坚城,尤其是最后兰池一战,死伤定然不轻,毕竟他的总数太少了。如此刘宪手中可用来渡水作战的兵力还不足万人之数。刘备军总是要留下部分兵力守卫兰池等地的。
“这点我敢肯定。”夏侯渊斩钉截铁般说道。“只要我军在细柳桅里一段露出一点空隙,刘宪必然会率军南下,而且一定是亲自率军。”千百个念头在夏侯渊心头瞬间闪过,多年的纠缠征杀,可能在几天后就会有一个了解。屡次败在刘宪手中,这口闷气在夏侯渊心头已经憋屈了很久了。
雍县、跳县、歧山。张邻、徐晃、路招三部五万余人。到现在去掉伤亡应该也不会少于四万人,而刘宪又能够多少兵力?一万人都不足。且搞县又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城,城墙不足三丈高,四倍。不,是五倍于刘宪的兵力,一阵狂攻猛打之下,何愁不能破掉稿县小城?
届时刘宪授,夏侯渊心中猛地一跳,这个想法对他简直是有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夏侯渊坚信,单是这一战果就足以震慑整个刘备军。威慑整个天下。
受此鼓舞,休说袭来的刘备军有二十万步骑,他们就是有百万之多,长安将士又有何惧?
破开稿县,大军就能回师杜邮,倒时候曹军北依渭水,西旁滴水,数万兵马枕戈待旦,雄雄水军游戈四边,守长安还不是易如反掌?
滴水 同津水一般,都是源于秦岭北麓,由南向北流入渭水,西靠长安城。
杜邮 橘水交汇渭水处。
虽然这样做也有可能被刘备军主力从后扑上包了饺子,可与后者出现的可能性相比,前者实现的可能更大。 就凭这一点,夏侯渊就敢去冒这一险。细柳。
既是细柳仓,乃是当年周亚夫屯兵之处,因细柳营之事而名显天下。
当初的细柳营早已经烟消云散,即是储粮百万石的细柳仓也已经消泯在了历史长河的波涛浪涌之中,现今存世的只有一座小城。还是当初为了应对西凉军兵锋而修建而成的。
此处原本有屯军一千人,可在刘宪引兵杀到时,细柳已经变成了一座空城。一千曹军不知撤往了何处。
“德明傅彤表字,引骑军三千,拔袭插里。”刘宪紧接着下令道。对于细柳的空城他并不感觉意外,曹军北线两万五千军已经全军覆没,除去长安附近的两万军之外,其余主力都集中在了雍县、技山、哪县一带,细柳、挽里作为长安外围防线的腹心所在,没有也根本不需要布置大量军力固守。是以,现如今刘宪挥军杀到,守在细柳的曹军或撤往渭南,或撤往枫里。都比死守小城来得强。
骑兵威力虽大,可就渡河而言太过麻烦,刘宪有意在策动了西线战事之后,寻机渡河
军撤往长安的道路,所以可以这用的就只有步军,骑兵终归是要留在渭北防御的。
中午之前攻克了兰池,傍晚黄昏就拿下了细柳,刘宪此次进军堪称神。如今傅彤率部赶往挠里。是何结果还要等等才知。
寻思中,刘宪又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来细柳路上所接到的细作密保”
“上将军,上将军”。眼看天色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