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新人新书,求收藏、推荐了!
在刘宪原先所在的那个世界,对貂蝉的了解都缘于《三国演义》,是作为一个正面形象出现的“悲剧性”女子,虽名列“四大美女”之一,却也掩盖不住红颜薄命的怜色。
《三国演义》并没有交代她的具体下落,而正史中更是没有记载她这个人。而现在刘宪复生的这个汉末时代,应该说并不是真正的历史面位,而是更雷同于演义。比如“桃园三结义”、“关公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这里是真实生过的。
当然了,这里也有不同于演义的地方,比如说吃食以及更贴近战争的马镫,这里的吃食完全同于历史,而让骑兵称雄千年的马镫也没有出现,现在的骑兵骑马靠的是双腿的力量,携夹马腹。
按照历史展,马镫的出现大致时间还要等到三国归晋之后。
“元度,汝看何如?”刘备转头问向刘宪。
刘宪按下心思,躬身回道:“主公,此事若单论利弊,杀之既可。然,宪心中忧愤,不为他事,但为良心无悔。”
“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畏哉。”刘宪秉气凝声,言道:“庸讵知为一身计,则道在守贞;为一国计,则道在通变。普天下之忠臣义士,猛将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蝉独能除之,此岂尚得以迂拘之见,蔑视彼姝乎!貂蝉,宪敬之爱之重之也!”
恍惚中,刘宪似乎想起了后世的那篇《貂蝉赋》:
挑拨离间堪称,心之坚韧可比銶。
万绿丛中一点红,女中豪杰大丈夫。
语言或许显得粗糙,可说的却一点不作假。
早在穿越此间的第一日开始,刘宪就在慢慢的观察这个世界,得出的结论是——《三国演义》,这个世界不是正史中的汉末,而是演义中的汉末。
初平四年,也就是五年前,刘宪复生的时候董卓已经死去了两年,王允的连环美人计以及其谋使貂蝉早已名传天下。那个时候刘宪就在想,在这个《三国演义》为版本的汉末,貂蝉的结局是什么呢?
既然这个世界是《三国演义》,那么自己就需要按演义为正史来推测。
《三国演义》上最后一次提到貂蝉的时候还是跟吕布一起被曹操围困,后来吕布兵败身死就没有音讯。
刘宪记不得太多《三国演义》的细节,但他倒是可以猜想一下那时的状况:吕布兵败乃是因手下将领出卖,是以破城之时战斗并不太过惨烈,所以貂蝉死于乱军之中的可能很小。
且那时曹军围城时间很长,各种预防措施应做的很到位,她一弱女子趁乱逃走的机会也不大,那么貂蝉被俘的概率就很大了。
曹营当中好色之徒并不少,不提别人单是曹操和曹丕这两父子,就有胆量敢于占有这个名满天下的美女。然而《三国演义》中并未提到这些。
同样的事件,曹操霸占张济的婶婶邹氏,曹丕霸占袁绍的儿媳甄氏,这些演义中却没略去。
《三国演义》是以刘汉为正朔的,所以曹操父子的这等行为恰恰表明了他们的厚颜无耻。虽然这等行为在汉末并不受非议,但在罗贯中生活的时代,却非士大夫可以容忍的。
如此貂蝉的事情没被写出来,这就值得商榷了。根据古代为尊者讳的传统,刘宪似乎可以肯定貂蝉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的突然淡出,很有可能是被书中的某一位正面人物收藏于房中。当然,是以辣手,斩而杀之也未尝不可。
就好比眼前!
刘宪的一番话语震人肺腑,厅中刘备等人无不愕然,之后却不免心生愧意。
一脸黝黑(历史上人家可是白面小生)的张飞,脸色似乎也隐现潮红,低头不语。而原本一身杀气的关羽却闭目不语,静立一旁,满身的杀气早已散去。
糜竺、孙乾、简雍、糜芳四人面生愧色,各自向刘宪遥遥一拜。
刘备长叹一声,言道:“备功利蒙心,竟欲杀此于国有功之奇女子,着实惭愧。今,幸得元度劝阻,未曾铸此大错。切受备一拜!”说着站起身来,双手拢于胸前,对着刘宪恭恭敬敬的就要拜下。
刘宪被吓了一跳,自己已经投入其麾下,岂能受刘备这等大礼。急忙站起咧到一旁,顿足拜,道:“主公非尧、舜,何能无过?宪为人臣,安得受主公大礼。”
众人(刘备)坐定,刘宪论道:“曹操赠貂蝉于关将军,用意无非是收将军之心。”隐隐间初来驾到的刘宪竟成了刘备帐下主谋,“曹操,深谋有智,若用王司徒故计,岂会如此显于人眼?宪思量,貂蝉一事绝非计诈也。”
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刘备等人纷纷点头。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