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小说召唤

第十二章:发展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那便多谢州牧大人了。”奥斯卡说道。

  之后的宴席就完全是互相吹捧了,你说他年少有为;他说你才学渊博……反正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了,因此宴会便在愉快的氛围下结束了。

  次日,奥斯卡与宁荣荣便启程前往蜀郡,程昱和卢奇斌也点齐兵马前往汉中,宁风致也来到了州牧府担任益州治中。宁家的辉煌也让不少世家羡慕嫉妒恨。

  ……

  几个月后。

  又到了耕种的春季,因此百姓们都去田间辛勤耕芸以求有一个好收成。

  此时的卫鑫则正在田间劳作,卫鑫身为益州牧其实是不需要来这里劳作的,但是那样的话卫鑫就要面对成堆政务,所以卫鑫果断地选择了劳作。

  在卫鑫旁边劳作的也并非平民,而是士兵,在这个时代士兵并非天天都会训练,因为食物体质等原因这个时代士兵的训练时间甚至小于休息时间,当然,一些特殊的部队除外。

  其实刚开始时卫鑫提出来的是屯田制,即将荒芜的无主农田收归益州所有,将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军队的编制编成组,由卫鑫提供土地、种子、耕牛和农具,由他们开垦耕种,获得的收成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成。

  不过宁风致确认为这个方法虽然不错,但并不适合益州现下的情况,因为程昱虽然在汉中招募流民,但当时已经是冬天了,并不适合迁徙和劳动,因此收效甚微,近日才刚刚有一些起色。所以宁风致建议改用别的方法,或依旧采用原来的方法。

  卫鑫仔细思考后,觉得宁风致说的不错,如今的益州的确不适合采用屯田制,于是退而求其次,提出了军屯制,这个到并非首创,军屯制起源于西汉时期,命士兵就地屯田,每一兵士都由国家配给一定数量的土地自耕自种,实现军队的自我供给。

  众人经过商议后,最终由卫鑫拍板定案,今年先推行军屯制,明年再推行屯田制,两种制度并存。

  决定之后,卫鑫以自己应该以身作则,给士兵们树立榜样为理由,到田间耕种。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卫鑫实在是不想在除理那些政务了,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卫鑫的政治属性上升了3点,达到了48,但看到那些成堆的政务依然头大无比,此时终于解脱了。

  这几个月,益州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事情,首先是前任汉中太守苏固作死,煽动一些世家公然反叛,被卢奇斌和程昱迅速镇压,之后很多参与的人都被斩首,程昱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同时卫鑫在系统升级之后也好运气约抽到了活字印刷术和蜈蚣船。到是让卫鑫高兴了好长时间。

  活字印刷术想必大家都知道,是由宋代的毕昇发明的,吉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相比于之前的印刷术即操作简单,又节省材料。

  至于蜈蚣船,则是十六世纪葡萄牙的战船,葡萄牙曾有“航海王”之称。其海船属于轻快型帆船,因船体狭长,两舷有槽极多,俯视形如蜈蚣,故俗称“蜈蚣船”。据记载,这种船长十丈,阔三尺,旁架槽四十余,置洗三十四,由三百人撑驾。最大的特点便是速度快,可以爆发出强大的火力。

  在明朝时葡萄牙曾凭借蜈蚣船向明政府挑衅,惹得当时在位的皇帝——嘉靖勃然大怒,命当时的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汪鋐率军与之交战,开始作战不利,后来采用小船的“狼群战术”打败挑衅的葡萄牙人并俘获船只,之后上书朝廷要求学习和仿造“佛朗机铳”、“蜈蚣船”,嘉靖皇帝甚为在意,传旨兵部仿造,时兵部尚书拖延时日,免职以汪鋐任之。“庆长之役”中,明水军中就装备有蜈蚣船并在梁露海战中全歼岛津水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时对蜈蚣船的评价很高,在《武备志》中记载:“船曰蜈蚣,象形也。其制始于东南夷,以架佛郎机铳。铳之重者千斤,小者亦百五十斤,其法之烈也。虽木石锔锡,犯罔不碎,触罔不焦,其达之迅也。虽奔雷掣电,势莫之疾,神莫之追,盖岛夷之长技也。”

  当然,卫鑫得到的蜈蚣船图纸是改进之后的,毕竟有的部分靠现在的科技水平是无法完成的。

  不过令卫鑫郁闷的是,虽然如今有了船,益州也有一些大河,却因为没有水军将领而无法训练水军。

  不过郁闷很便被卫鑫抛开,卫鑫召集了匠人,做出活字印刷术的文字模,又开始大规模造纸,当然步骤完全是分开的,完整的步骤只有卫鑫一个人知道,而且这些工匠都严密监视,防止他们泄密。

  然后印出的大量书籍全都拿去贩卖,而这个任务自然就是交给宁风致了,书籍在益州内部的价格非常低,就算是普通民众也买得起。但在益州之外,如关中、颖川等地,价格则非常高,最便宜的书也被卖到十金一本,即便如此,也依然受到了世家的追捧,甚至是有价无市。

  书籍也给卫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kujiang.com/book/34596/622546

切换来源-当前为ku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