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唯我独裁

第116章 拍卖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巴达维亚,东南亚最大的港口贸易城市,也是荷属东印度的首府。至1896年时人口已经增至十万人,其中华人华裔就占了一半。

    2月10日,王辰浩和他的船队抵达巴达维亚。船队在港口补给食物和淡水,而王辰浩则派人递上通关文牒,约见荷兰东印度总督安东尼-范-凯特。

    荷属东印度依赖跟清帝国的贸易来维持发展,因此凯特总督以最高礼接待了王辰浩一行,并安排了欢迎午宴。

    巴达维亚有着专门的大型拍卖行,王辰浩在凯特总督的引荐下,认识了该行的总理事丹麦人利根。

    利根得知王辰浩有大批古董要出售,立即表示愿意跟王辰浩合作。二人商议过后,王辰浩决定拿出两万件古董器物摆在拍卖行出售。由于所有古董都经过了乔玉瑛等人的鉴定,王辰浩将底价交给利根,然后利根负责联络巴达维亚城内的名流富商参加竞拍,作为报酬,利根将抽取两成手续费。

    正常来讲,拍卖行一般会抽取三成手续费,因为王辰浩提供的古董器物数量庞大,利根见拍卖行有利可图,因此答应抽取两成手续费。

    虽然两成手续费依然让人心疼,但是对于王辰浩的底价来说,最终成交价普遍高于原先鉴定好的底价。这也是拍卖行本身的市场运作和大力宣传所致,原本王辰浩这批两万件古董底价只有388万荷兰盾(155万英镑),经过拍卖行的夸张宣传最终竞拍总额达到了587.5万荷兰盾(235万英镑),刨除两成手续费118万荷兰盾(47万英镑),王辰浩实际所得470万荷兰盾(188万英镑),这比基础定价反倒多赚了83万荷兰盾(33万英镑),实在是意外之喜。

    考虑到国际银价每天都在狂跌之中,王辰浩是绝对不会套现成白银的。虽然荷兰盾也是国际硬通货,但王辰浩还是喜欢兑换成英镑来保值。好在巴达维亚十分发达,城内银行近百家,英镑储备足够支撑王辰浩的大规模套现。最终,470万荷兰盾顺利的兑换成了188万英镑。

    王辰浩的玛利亚号此刻装载着近400万英镑的现金、黄金和白银,以及金银制的古董器皿。考虑到安全问题,王辰浩在巴达维亚的一家德国银行购买了十二个大型保险柜专门用来装现金和金银等硬通货的。该保险柜由克虏伯精钢铸造,厚达80毫米,防爆防水,并拥有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式拨号密码锁。这种密码锁采用5个英文密码转盘,每个转盘上26个英文字母,使得密码极难被破解。王辰浩花了五万英镑买了这十二个大型保险柜,可以说物有所值了。

    在巴达维亚,王辰浩在拍卖行结实一位当地华裔华侨领军人物,他叫刘兰芳。在这次拍卖当中,王辰浩的古董得以大量出售,这个刘兰芳出了不少力,他集合当地富裕的华人华侨出资购买了大批古董器物。原因是王辰浩打着慈善拍卖的名头,他们这些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希望得到朝廷的庇护,也希望为祖国做些事情,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很高,这反倒让王辰浩十分不好意思。

    不过王辰浩一直就计划着如何将这笔钱用于强大自己的国家,因此严格的说也不算是欺骗。当然王辰浩制定这个计划的初衷是欺骗洋人多掏钱而已,刘兰芳这些华人卷进来王辰浩也没有料到。

    刘兰芳因此跟王辰浩结识,二人交谈中王辰浩发现此人谈吐不俗,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商人角色,骨子里却透着高贵气质。尤其刘兰芳对于王辰浩的情报掌握的非常多,从王辰浩在甲午战争中的英雄表现,到编练直隶新军,再到永平秋操,包括兴办洋务等等举措,他可以说如数家珍一般的清楚,应该是专门打探过王辰浩的底细。

    王辰浩并不觉得刘兰芳对他有任何敌意,他感觉这不过是一个海外华人对国家的关注而已,而王辰浩办的每件事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想不被关注都难。

    谈话中,刘兰芳知道王辰浩还有大批古董器物准备带到欧美拍卖,他于是给王辰浩提了个建议,他建议王辰浩提前派人去沿线国家的大城市联系当地的买家,这样当王辰浩的船队经过时可以顺利的出售货物。王辰浩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因为他的行程安排很紧,如果提前派人去联系准备,那么无疑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

    王辰浩于是派人乘快船提前出发,赶往英属新加坡联系买家,同时给沿线路过的国家的驻地公使馆和领事馆发去电报,知会他们帮忙联系买家。由于王辰浩的身份特殊,又是头等钦命出使大臣,因此沿线国家的清帝国驻当地公使馆和领事馆纷纷照办,积极去联系当地贵族和富商们,提前跟他们打好招呼。为了进一步方便销售,王辰浩特意命人将一份份古董名单和单价报给提前送过去,这样等到王辰浩的船队抵达沿岸码头时,直接就可以跟买家交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999wx.com/Book/3001033.s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