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划,黑省的足球青训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六岁到十岁为入门级。
这个时期的小球员,主要以了解足球、培养兴趣、奠定基础为主,并不注重实战比赛。
孩子的年龄还太小,心智不够成熟,让他们踢正规的比赛,各种技战术的高深理论他们也不可能记得住。
除了培养对球的亲密度之外,教学上多以趣味教学为主。
“每天几个小时的颠球训练,这十分的枯燥和疲惫,久而久之,孩子们肯定会产生逆反和惧怕的心理。所以我们要在教学当中开动脑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让孩子们以做游戏的方式来加强学习。比如可以时不时地组织一些技能小比赛,像什么百米颠球比赛啊,然后给成绩优异的孩子一定的奖励。头球训练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将孩子们分成两个一组,然后进行头球接力比赛呢?这样既可以锻炼技术,又可以锻炼配合能力,还能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足球呢?”
大家听的无比认真,也在反复思考肖浅话中的要义。
幼童的教育,真的是一个高深的课题。
肖浅的话,等于是给他们打开了新的大门。
除了必要的技术学习之外,肖浅着重强调的,还有思考和沟通能力以及身体素质能力。
足球始终是一项团队运动,没有沟通和交流的话,是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出团队的力量的。
前世见惯了许多中国球员闷葫芦一样的表现,因此肖浅就格外强调这一点。
他本身搞过CS1.6的战队,参加过竞技比赛,所以相当清楚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
至于身体素质方面,因为十岁以下的小朋友还在发育阶段,所以不可能进行强化身体训练,所以肖浅在他们的教育中增加了一门课程。
那就是瑜伽。
瑜伽可以锻炼人的身体柔韧性,尤其是对球员来说,好处多多。
既可以增加球员完成技术动作的可能性,又能有效避免许多伤病的发生。
伊布拉希莫维奇能以那么大的个子在球场上经常打出匪夷所思的进球,就和他良好的身体柔韧性有关。
比如一个球半高不低地飞来,柔韧性好的球员伸脚一勾,就能把球控下来。
可柔韧性不好的,那就真的为难。
用头接吧,太高;用脚接吧,太低。
于是为了接球费了很多功夫,也给了对手充足的反应时间。
球员在赛场上做着剧烈不规则的变速运动,最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抽筋以及冲撞受伤。
增强了身体柔韧性,可以极大地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不趁着孩子们还小,身体柔嫩的时候打下基础,等他们成年后再去增加类似的训练,效果肯定没有那么突出。
等到了十岁之后,小球员们就开始进入正规的青训阶段了。
这个时期,他们的学习内容就完全是职业的那一套了。
正规训练,正规比赛,加上繁重的学习内容,将会加速他们的成长。
在这个阶段伊始,将会给球员们增加体能、肌肉训练。
前世普遍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十六岁以前的球员,不适合进行增肌训练。
理由是,孩子还在发育阶段,贸然增肌增重,孩子的身体受不了。
也有不少球员提前增肌增重,结果身体被搞废的。
在肖浅和斯塔维看来,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是青训工作者没有把握好其中的度。
小球员的增肌增重,一定要搭配每一个人的身体发育状况进行针对提升。
这是一个十分精细而科学的工作,可不是中国绝大多数半文盲水准的青训工作者能搞的。
黑省这边和哈医大进行了紧密合作,到时候会有专业的运动医学工作者来负责相应的工作。
如果不一直持续地给球员增肌增重,那么等他们成年后,身体素质绝对达不到职业比赛的标准。
前世很多中国球员都已经成年了,结果体型还跟小鸡仔似的。代表人物就是武磊、韦世豪、唐诗等。
后来武磊去了西班牙之后,体型和肌肉急速增长。虽然对抗性提升了,但这种贸然的增长,并不能让他的身体很好驾驭,反而会对他造成负面的影响。
只有从小到大一直持续而科学地对球员进行增肌增重,才能够让球员们在保持对抗性的同时又能够像欧洲球员那么具备灵活性。
十三岁到十六岁,这是从青训球员向职业球员过渡的阶段,也是青训球员淘汰的最后一关。
等过了十六岁,还能够留在青训体系里的,那就具备了成为职业球员的可能。
“十岁到十三岁的球员训练,还是以学校为主。十三岁到十六岁,随着人数的减少和竞技水平的提升,则以区县级为准;十六岁以上,就要以市级为准。等到了十九岁之后,合格的人才就是我们需要的职业球员了。”
这方面是楚大有的工作,他详细地给大家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s://www.ybdu.com/xiaoshuo/11/11342/2464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