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新地主

076 帝王心术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皇上,张尚书主管户部以来,日夜为国事操劳,朝廷钱粮,幸有张尚书筹措……张家本是大族,有旁支子弟仗势欺人,为未可知;若私通海匪,断没可能!海匪劫掠,每次张家皆受损严重……”周延儒第一个站出来挺张培举。

    作为首辅,掌管钱粮的户部尚书没本事,筹集不了钱粮,还干个屁啊。

    “臣附议。”温体仁言简意赅。

    众多官员尽皆是附议,指责赵炳良血口喷人,污蔑尚书大人。

    张培举知道其他官员为他说话的目的,见崇祯高坐龙椅一直不吭声,知道年轻皇帝心中怀疑,暗自后悔之前好几次提出开海禁,拓商路以解决朝廷钱粮不足。

    海贸都被官员瓜分,皇帝插手进来,抢了大家银子,谁能让张培举好过?

    “赵爱卿,朝廷给尔监察百官之权,非是给尔任意污蔑他人的机会。纵使弹劾,何以为证?”崇祯不开口不行了。

    如此众多的大臣维护张培举,让他心中火气更甚,语气中却没有丝毫维护自己财政大臣的意思。

    登基以来,他励精图治,想挽救大明江山,每日废寝忘食,不敢丝毫懈怠。

    当初刚登基为了干掉魏忠贤的阉党,崇祯不得不借助东林党的势力。

    阉党被灭,东林党一党独大,朝堂上不断逼迫皇帝任用他们的人,攻击非东林党官员,崇祯发现问题后,便扶持被东林党打压的浙党,对于任何党的人无差别攻击的温体仁更是让他青睐有加……

    帝王之术,也就是一个制衡。

    依靠东林党干掉了阉党,然后扶持浙、楚、齐等党制衡东林党,之前双方斗争,年轻的崇祯看着倒还舒坦,可大臣们搞成铁板一块,他就不乐意了。

    凡是群臣支持的,他这个皇帝就得反对!

    没理会张培举的告老还乡,崇祯已清楚,这是大臣常用来要挟他这个皇帝的手段,确实没人可用。

    “皇上,微臣听闻传言,定海县张善禄逼迫定海富商沈得富写下十万银的欠条,沈家有三万逾期未还,被逼无奈以三千亩良田及家中祖宅抵债……”赵炳良把定海县城张家跟沈家的恩怨拿到了朝廷上说。

    众大臣听闻此番言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此事若是坐实,张培举在劫难逃。

    十万两啊,皇帝看着一万两,眼睛都会红的。

    “张爱卿,赵御史所说可是属实?”崇祯心中冷哼,张家的银子,比他这富有四海的皇帝来得还容易啊。

    伏在地上的张培举心中起了杀心,不管赵炳良是谁的人,都得弄死才行。

    这事情他不知道,以他对大哥的了解,完全有可能。

    皇上问话,不能不答,委屈说道,“皇上,微臣距家乡数千里之遥,家族之事,并未过问。微臣为国为民,自家事务皆交由夫人打理……朝中诸位同僚莫不过如此。善禄乃长兄家三子。微臣未知情况,便为侄子开脱,是对皇上不忠。”

    他不为张家之人辩驳,直接说不清楚情况。

    态度很明显,赵炳良以此弹劾自己,崇祯要拿此事说事,那就先找人去调查清楚情况再说。

    “皇上,若仅以弹劾就治罪重臣,以后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周延儒再次出言。

    皇帝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差,想在朝堂上站稳,必须更多人支持,东林党势微,温体仁这疯狗咄咄逼人。

    虽然跟浙党有仇,却并不妨碍大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现在帮张培举说几句好话,关键时张培举念着旧情,帮他一把就赚了。

    “既如此,为免大家无心为国,便择一监察御史出巡调查,还张爱卿一个公道!诸位爱卿,何人可当此任?”崇祯也不再多说。

    张培举在下面,却听得心中发寒。

    崇祯仅凭一御史弹劾,就派出巡查御史,分明是不信任自己,或许说处心积虑更好。

    其他大臣同样如此,尽皆不语,温体仁等,不停揣摩崇祯此举用意何在。

    “皇上,老臣认为御史罗成可往!”众臣皆不言,温体仁从一开始就发现罗成是皇帝心腹,便建议让罗成前去调查此事。

    “可!”不等其他大臣反对,崇祯便点头应允。

    随后退朝。

    一众大臣尽皆人心惶惶,看着赵炳良的眼神复杂无比。

    却无人议论。

    退朝之时,大多数人都不再去想温体仁的人弹劾周延儒,反而揣摩崇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365if.com/chapter/108/108204/25762064.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365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