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错穿三国全文阅读

第229章背叛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军谋划,是末将的福分。”

两人头挨着头,开始密谋起来。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们一拍即合,很快就商量出了一个大致方案。先由申仪去跟曹营那边沟通沟通。当年,张鲁降曹后,很多汉中的将领都跟着去了曹地。有不少人已经得到了曹丕的赏识。申家是上庸的屈指一数的大族,自问也有些人脉。

之前,为了得到刘备的信任,申耽把自己的族人和妻儿子女全迁去了成都居住。现在,他准备投奔曹营了,自然第一个就要想办法把人给迁回来。

可是,该找个什么样的借口呢?孟达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为什么不向诸葛亮学习呢?诸葛夫人可是带着一儿一女好好的呆在荆洲守着“发迹之地”。

很快,申耽就向刘备请求:他的老母年岁已高。在成都居住不到一年,但凡变天,她浑身的关节便疼痛难忍。经名医诊治,是因为在成都水土不服之故。老母本是南阳人。故而,他想让刘备批准他派自己的儿子们去南阳盖个小宅子,接老母过去贻养天年。

刘备是以仁义著称的。人家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通话,就只是为了一个“孝”字。可是,申氏兄弟守着益州的门户,刘备一时也决择不了,便喊来诸葛亮商量。

诸葛亮看过之后,坚决反对,并建议刘备给刘封提个醒,让他好好看好这对兄弟。

刘备没有异议,照办了。

申氏兄弟和孟达一商量,又生一计。

申耽再一次向刘备递交了申请。这一次,他要辞掉一切职务,亲自去南阳给老母盖宅子。只留申仪依旧在军中任职。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削去申家一半的实权,刘备有些心动了。申家久居上庸,说实话,他心里对这两兄弟一直很是忌惮。

刘备又找来了诸葛亮,苦着脸叹道:“孔明,我已经派人去申府探望了申老夫人。她确实关节疼痛难忍,不能行走,终日躺在卧榻上。再说,只是申耽陪申老夫人去南阳。申仪还是照样留在新三郡呢。不批准的话,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

他心里的那点弯弯心思,又怎么能逃过诸葛亮的法眼?

羽扇轻挥,他淡淡的答道:“既然如此,但凭主公定夺。只是,亮还是那句话,请主公一定要告诫少主,让他时刻注意申仪的一举一动。”

刘备见状,心里也很是不喜,暗道:若是孝直(法正的字)在,绝对不会这样说。唉,自从荆洲失利后,孔明的疑心越来越重了。

于是,申请算是通过了。

申耽将手里的兵权和政务全部移交给了刘封,带了二十来个亲兵风尘仆仆的回到了成都。

申老夫人听说可以回南阳居住,高兴的不得了,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就飞过去。

申耽拗不过她,只好把原计划略作修改。把临时盖宅子变成了买屋置地,回南阳落户,当土地主。

刘备好人做到底,表示了充分的理解。老小老小,老人有时就跟个小孩子差不多,任性得很。

这样一来,申耽要带去的人就多了。老太太身子不好,身边的贴身侍女、婆子们又都是用惯了的,一个也不能少。

还有,此去南阳,关山千里。老太太担心自己万一有个什么长啊短滴,没孙子送终。所以,几个孙子、曾孙是一定要跟去的。而为了照顾这些爷,他们的娘和媳妇又全都要跟去……

呼啦啦,老太太一阵点名。申府就空了一大半。

申耽也犯了难。就算他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一个人也招呼不过来啊。所以,他只好请了不少族人帮忙。好在他是族长,一呼百应,倒也省了不少口舌。

半个月后,申耽就带着一只浩大的队伍,从成都城里鱼贯而出。

见到申府里还是留了一些人的,其余的申氏族人的日子过得和平日无二,刘备很是放心。

一个月后,孟达派人给刘备送来了一封急信。

刘备展开一看,几乎晕厥——这是孟达的辞别信。这丫带着四千人马和申仪一道投奔曹营了。在信里,孟达沉痛的说道,他本为是一心想跟着刘备行大义、匡扶大汉。无奈,刘备从来就不肯信任他。所以,他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忍痛而去。又一再声称,他没有带走刘备的一兵一卒。当年,他和法正带着四千人马迎刘备入蜀,现在,他依旧带着这四千人马离去。以后,山高水长,望刘备多多珍重。

又被诸葛亮那张乌鸦嘴说中了!刘备缓过气来之后,立马想到要捉拿申氏一族。这分明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有计划、有组织的叛逃行径!

谁知,官兵赶过去一看,早已府去人空。那些留守的申氏族人化整为零,已经溜了个精光。

刘备哭丧着脸去的诸葛亮。

诸葛亮这段时间一直呆在都江堰。这里是成都的主要产粮区。所有的稻田都靠着都江堰灌溉。刘璋父子治蜀几十年,从来就没有好好的治理过都江堰。如今离秋收还有一段时间,诸葛亮现在正组织一大帮子人筑堤清淤呢。

听完了刘备的诉说后,诸葛亮明白了他当初根本就没有把自己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www.ybdu.com/xiaoshuo/8/8457/1573216.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