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从古至今一方想攻打另一敌人安排一个或真实或莫须有的罪名来,好把自己装扮成正义的一方,以期得到天人百姓的支持。官方有一个正式的名号,叫做征讨檄文,这是件顶重要的事情。然而,这一次,无论是李信还是张良,或者是韩信都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李信遗忘了这件事,是因为他整天里所处理的事情太过繁杂,不说案上有堆积如山的奏报,就是一些军国大事都够他从早忙到晚没有一刻的空闲时间,整天里只盼着对项羽之战赶快开始,好借机率军出征让身体与脑袋彻底的放松一下。张良遗忘这事是因为他乃是一个丞相,内政是他的主业,军事方面反而成了他的副业,看起来似乎是情有可原。韩信遗忘了此事就有些不应该了,他是主管‘漠北’国兵马的国尉,调兵遣将是分内的事情,如此重要的事情怎能没有提醒一下。
“莫非此次出征未让韩信追随,因此他故意的对我不加提醒,好让我吃一次败仗显示出他的能耐来?”李信犯起了嘀咕,不过细想一下自己待韩信不薄,韩信应没理由如此待他,估计也是一时的大意把忘了。
李信朝一脸惶恐的张良看了一眼,对陆贾笑了笑,道:“项羽为人仁义,除了暴虐不肯宽恕自己的敌人外,似乎没有别的错处,所以我们没想出针对他的檄文来。”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成一条缝露出洞察世事地智慧光芒。道:“天底下连圣人都免不得有些小毛病。项羽非圣人也,怎会没有适用他地罪名?不是项羽没有罪名,而是大王为人仁慈不愿为之。”
“愿听先生详解!”李信朝陆贾拱了拱手。道。
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陆贾博学强记、满腹经纬,自恃有指点江山、辅助贤王之才,虽然年近六十仍然雄心勃勃希望死前能够位列三公。不过,始皇当政时他因为没有门路始终不能入仕为官。到了秦亡好不容易在‘河南’国当上了个‘奉常’的官职,又被无能的申阳一贬再贬。
陆贾以为自己就这样碌碌无为而终,然而李信出关突然又让他感觉自己前途无可限量,更幸运地是这次出征李信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只要他能指出这个错误并说出解决的办法就一定可以得到李信的重用。见李信态度诚恳的向自己请教,他把思路又在脑中整理了一遍,道:
“河南的百姓有句俗语,道:‘揭穿他盗贼地真面目。他便无法以假面示人,才会对我们屈服。’表面上,项羽是个大英雄大豪杰,破暴秦立了首功。让天下百姓终于摆脱被嬴姓统治的噩梦。然而真实的项羽又是什么呢?他是一个十分阴险的人,逐杀他的君主怀王。实乃天底下最大的一个恶贼。大王欲实行仁政,靠的不是勇敢。欲推广信义,靠的不是强制。只要大王率领三军为怀王披麻带孝,号令天下共同追杀杀害怀王地真凶项羽,仁政自然实行,信义自然推广。这事夏王朝开国帝王文命干过,成功了。商王朝开国帝王天乙干过,也成功了。周王朝的开国帝王姬发也干了,他同样成功了。如果今日大王也这么干了,我想会同三个王朝的开国帝王一样成功的。”
夏商周这三个朝代李信是知道地,不过仅仅是知道这三个朝代的名字罢了,至于是谁开创了这三个朝代他就不知道了。李信相信陆贾说地三个人是这三个朝代的开国帝王,然而这三个人中唯一听过的也只有姬发,那还是从‘封神榜’上看来的。其中有一个情节他记得很清楚,当武王姬发(姬发为周文王还是周武王李信记得不大清,不过按照打仗开国的为武,治理国家的为文的古老传统,他以为姬发被称为武王多一点。)欲攻打纣王时,曾经发了一篇檄文,历数纣王酒池肉林的荒淫无道,吃比干七巧灵珑心的惨害忠良,于是姬发受到天下诸候乃至满天神灵的相助,终于打败了纣王建立周朝。
如此,姬发竟然在与纣王开战之前曾发征讨檄文,想必那两个名为文命、天乙的也曾经干过,所以说李信欲胜项羽也得这么干。李信沉吟了一声,道:“怀王是与共敖、吴、蒲仁游江时被强盗所杀,强行推到项羽身上只怕不妥吧!我想天下的百姓也是不会相信的。”
“共敖、吴、浦仁与项羽是什么关系,他们都是项羽手下大将。天下哪有那么巧的事,三王陪着一帝在江中游玩,防守是如何的严密,竟会被强盗杀上船去?这事肯定是项羽安排的,就算不是他亲自安排的也与他脱不了干系,不然时至今日那伙强盗为何还是抓不到?”陆贾道。
“可……这也只是先生的猜测罢了,没有真凭实据如何能使天下人相信这确实项羽所为?”李信道。
“天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