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十二月。
凌敬从深泽回到了乐寿,他带回了一纸盟约,盟约由他和黄少崇共同制定,上面已经盖上了魏帝魏刀儿的大印,现在,只需要盖上夏王高畅的大印,盟约就生效了。
盟约上的内容非常简单。
高畅尊魏刀儿为兄,缔结睦邻友好条约,两者互助互望,一方受到别的势力攻击,另一方有义务出兵援救。
在本年十二月份至来年元月份这段时期,高畅将向魏刀儿援助若干粮食,布匹,以便使魏刀儿部度过寒冬,这些粮食和布匹有一部分是赠送,无须偿还,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却是借债,需要在来年偿还。
毕竟,这是两个势力集团在打交道,若是全部粮食和布匹高畅都是全部赠送,反倒会使得魏刀儿疑心生暗鬼,会暗地里怀疑高畅在耍什么花招。
到了春季,双方各自出兵十万,联合起来进逼幽州,攻下幽州之后,平分战利品,魏刀儿可以通过转让一部分战利品来扣除欠债。
两人平分幽州,幽州以北交由魏刀儿管理,高畅只需要幽州以南的土地,至于,幽州这座城池则由两人共同管理,在城中只留下文官和少量维护治安的部队,双方的大军都不得驻扎在城内。
就是这样的一个盟约,一张写满字的绢布!
没有什么约束效力!
这一点。魏刀儿和高畅都知道,但是,两人对此都视而不见。
在魏刀儿看来,之所以定下这个对他有利地盟约,那是因为他抓住了高畅的软肋,高畅不得不做出让步,高畅只要想率兵北上攻打幽州,就必须和他魏刀儿搞好关系。既然是高畅有求于他魏刀儿,不是他魏刀儿有求高畅,在制定盟约的时候,他自然要狮子大开口,把价钱喊得老高。
有了高畅援助的这批粮食和布匹,他手下的这十来万人就能度过寒冬。只要度过这个寒冬,他魏刀儿就一定能鱼化成龙,飞上九霄。
与高畅军联合起来一起攻打幽州,然后再平分幽州,看上去不错,但是魏刀儿知道,就算双方真的联合起来,打下了幽州,到了那个时候,也不会是和平收场。
由两者平分。总没有一人独占为好!
魏刀儿不愿意高畅与自己平分幽州,那么。高畅的想法多半也和他如此,既然这样。他就必须未雨绸缪,为将来注定会发生的火并做好准备。
就在他示意手下和高畅地使者凌敬就盟约的条件谈判之时,他向北方派出了使者。
魏刀儿以前长期率部在边塞一带游荡,暗地里做马贼,明面上则做走私生意的勾当,他和突厥人之间一直有所联系,和几个稍微大一点的部落之主都结拜过兄弟,也曾经觐见过始毕可汗。
既然和突厥人的关系良好。那么自然没有不将其利用上的道理,岂不知。现在声势浩大,正在攻打西京长安地唐公李渊也对始毕可汗俯首称臣,而刘武周,梁师都等人更是被突厥人封为了天子,他魏刀儿辖十数万之众,号称魏帝,自然也不能屈居在这些人之下。
魏刀儿本就有胡人血统,他也就不觉得自己将突厥人引来中原是背主忘宗的行为。
突厥人想要什么?不过是金钱,粮食,女子,人口而已!
只要突厥人出兵帮助自己击败高畅独霸幽州,多送一点财帛子女给突厥人又何妨,反正,汉人最不缺的就是人口,有了突厥人的帮助,他不但可以雄霸幽州,甚至可以借助突厥人的力量南下,将高畅的领地一扫而光,统一整个河北,就算恢复昔日北齐的荣光,这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啊!
魏刀儿之所以悍然自称魏帝,将自己放在隋王朝的对立面,其中,也不无向突厥人表露自己心迹的原因,只有他这样做了,和杨广有仇地始毕可汗才会全力相助于他。
现在,高畅自然不知晓魏刀儿打的这个算盘,和突厥人联系地事情魏刀儿分外小心,除了他的义弟宋金刚之外,就连他手下地十三太保都不知道。
毕竟,突厥人要是能出兵,也只能是在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之前,万不能走漏风声。
魏刀儿是这样盘算的,若是他和高畅联手击败了罗艺,那么就在大局将定之际,埋伏在一旁的突厥人突然杀出,与他联手,必定能打高畅军一个措手不及,要做到这一点,隐秘性就非常重要了。
按下魏刀儿和突厥人之间的联系不表,让我们把视线重新投回乐寿。
对于这个盟约,在高畅的文臣武将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赞同,其中,以宋正本,秋长天等人反对得尤为激烈。
在高畅治下,有河间,清河,信都,平原四郡,其中,河间郡才经历过战乱,当地农业凋零,田地荒芜,治下那些贫民百姓需要朝廷援助这才能度过寒冬,而信都郡和清河郡两地,在今年年初之时都遭受过战乱,同样百业凋零,需要休生养息,在这四个郡中,唯有平原郡的情况稍好一些,今年并没有饱受战乱,并且,高畅的新政也顺利地推行了下去,民间稍稍有些富余。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向魏刀儿这样地流贼屈服,支援粮食和布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