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说文。
“唉,一转眼就20年了。”沉浸在回忆里的大晋康德皇帝不禁感慨时光的流逝。
“皇上,过完年后小七就满20了,行过冠礼后,按咱们大晋的规矩,他就该出宫开府治事了,可他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能行呢。”
“太医院的那帮庸医。”燕文凯狠狠的抱怨了一句,内心踌躇了一下,瞅了一眼皇后说道,“阿如,我想小七就不必出去开府治事了,让他好好的呆在宫里算了。”
“可是,小七清醒的时候不知道有多么的聪明呢。”皇后还是不甘心,她先后育有2子1女,长子燕乔峻已于10年前被康德帝立为太子,宽厚仁德,深得百官爱戴,如无意外将会顺利的登上皇位。而长女也已出嫁,与驸马感情甚好,如今身体渐渐不行的她惟一放心不下就是这个小儿子了,而且小儿子清醒的时候那个机灵,让她疼都疼不过来。
“是啊,小七清醒的时候,凭他的才情,别说郡王,就是亲王,朕也能毫不犹豫的封给他。可是他现在这样……”康德帝也很是惋惜,小儿子仅凭每日那么学习一个多时辰,学问都快要超过那几个不长进的儿子了。
“皇上,臣妾有个小心思,听说下月礼部要前往南岳衡山敬香祈福,思量着这次可否让小七代天子巡狩祭祀,他长这么大从没出过宫门,说不定去衡山祭天祈福一番,见识一下外面的天地,就能突然开窍了呢。”皇后这些年为儿子拜佛求神,访医问药,很是费了不少心思。
康德帝想了一会,点头答应了,毕竟这也是当母亲的一片苦心,“也好,可惜咱大晋地处江南之地,少名山大川,如有机会,朕倒希望能带着小七遍访五岳。”五岳之中,除南岳衡山外,其余四岳都位于大将以北,为北明治下,“遍访五岳”只能是个戏言。
“嗯,那么此次衡山敬香,朕就改派谢仲轩跟着去吧,皇后也好放心些。” 礼部尚书谢仲轩是皇后的亲生兄弟,让他陪着小七甚是放心。
其实,皇后这次是很花了些心思才得出这个主意的。就这样让小儿子一辈子留在宫里,无论如何她都不甘心。
按大晋的封爵制,皇后嫡子成年后可封亲王或郡王爵,贵妃之子如有大才,亦可封王爵,其他普通妃嫔之子或皇帝的兄弟除非立有大功,否则只能封为公、侯。而且,大晋检讨了明初诸皇子分藩导致内乱的教训,皇子封爵只能降袭(即后代继承爵位逐代降低),各王侯没有封地,成年开府后只能留在京城参与治事。(嘻嘻,多少参照清朝的规矩)
如果儿子能够出宫开府治事,即使不能封为亲王,按祖制也会有个郡王的王爵,她如果不趁现在去争取一下,等到自己离开人世后,小七的地位就难说了。即使以后他的亲兄长继位为帝后要给小七一个爵位,按律也只能是个公爵了。
皇后最近一直都是盘算着这件事,儿子的王爵是一定要的,只是晋朝开国皇帝燕南天英明睿智,怕后代子孙靡烂无能,定下严格规矩,宗室子弟,唯有能治事者才能封爵。可自己的这个儿子能干什么呢?一一历数大晋的各个衙门:
内阁?
军机处?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四院(都察院、翰林院、太医院、理藩院)?
三府(宗人府、詹事府、内务府)?
二监(国子监、钦天监)?
一卫(锦衣卫)?(情报特务机构,权利没有明朝的厂卫那么变态)
皇子参与治事是件大事,需经朝廷大臣的公议,治事其间还需要经过宗人府的监察,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多少人都在睁眼盯着,哪象安排个七品芝麻官那么简单。盘算来,盘算去,皇后想到了此次礼部例行的衡山祭祀,如果小七能顺利的办好这件事情,回来就有足够理由向皇帝提出让儿子出宫开府了。而且,礼部尚书是自家兄弟,由他在一边照顾,也不必担心其中能出什么差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