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寻秦记之龙腾大秦

第七十六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这时一个让我都不太敢相信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儒生状似军师型的楚人,难道他是李斯,我停下脚步,看着错身而过的那人的背影,宁新见我停住,又回过身来,忍不住问我道:“怎么了将军?刚过去的那人你认的?”

        我没有回答他的问话,而是对着那人喊道:“先生请留步,在下有话要说。”

        那人听见我喊,停步回头问道:“公子喊的是我吗?”

        我向他走过去,边走边道:“冒昧打搅先生了,望请海涵。”

        那人见我真是喊他,就转过身来,一脸不解之色的看着我道:“不敢当,但在下与公子素昧平生,但不知公子喊我何事?”

        我走到他身前停住,看着眼前之人,但不知我的猜想是对是错,只好顾且一试的问道:“在下项少龙,是从赵国邯郸来的。”然后指着跟过来的宁新道:“这位是我的朋友宁新,不知先生的姓名可否见告?”

        那人奇怪的看看我们两人,如不是看我们穿的还算体面,恐怕有被他当作有病的疯子的危险,但那人还是回答道:“在下李斯,是从楚国兰陵来的,路过大梁,有幸遇到两位,如无别的事,在下还要赶路,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还真让我猜对了,真是那名传千古的李斯,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激动的情绪,才开口道:“原来是李斯先生,先生这样急着赶路,是否要西入强秦呢?”

        李斯浑身一震,吃惊的重新打量起我来,并有点不敢相信的问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在下正有此意,在下虽没听说过公子,但公子相貌堂堂,绝非寻常一般人可比,公子可否将实情见告?”

        我看看表情同样奇怪的宁新,才微微一笑道:“李斯先生,我们相见就是有缘,不如在下做东,找一处酒楼,我们边吃边聊,不知李斯先生意下如何?”

        李斯略一思索,最终还是点头道:“既然公子如此盛情,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我带他们找到那南城最大的酒楼——丹阳楼,此楼前临人头涌动的大街,后靠一条清澈的小河,非常优雅别致。

        我们在酒楼的二楼临河的那边,要了一间位置最好的厢房,又要了一桌大梁的特色菜和他这里的招牌酒,先用了些酒菜。一番寒喧之后,李斯终忍不住道:“为何公子能从我路过大梁,就能猜到在下要西入大秦?还请项公子见告,以解李斯茅塞。”

        我微笑道:“现在东方六国之中,实以楚国的条件最为优厚,楚国地处南方,地大物博,土地肥沃,历年来又兼并了众多小诸侯国,使的幅员更趋广阔,是最有条件成就一番霸业的国家。但也正因如此,楚人娇横自恃,不事实务,历代君王又不恤其政,群臣更是谄谀用事,相妒争功,至使百姓离心,又因为生活优越,民风渐趋靡烂,虽有富大之名,却是虚有其表,兵员虽众,却疏于训练,不耐坚战。赵国虽有悍将强兵,胡服骑射,天下无人能敌,但昏君任用奸邪小人,空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绝代名将,却是自顾不暇,无力他图。再就是韩国积弱,更无明君贤臣,自不必说。燕国北临匈奴和胡人,南接齐楚,更是难有作为。魏国虽有信陵君,但他深被魏王所忌,有力难使。齐人最好空言阔论,若论政治,游艺讲学,天下无人能及,但要出师征战,则谁都没有兴趣和本领,所以齐虽有田单这样的超卓人物,但他伤于齐人的心态,虽能因势而起,挽国家于将亡之际,但事过境迁后,齐人就再兴不起争霸的念头了。只有西方的大秦,数百年的血雨腥风,使秦人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严酷的挑战,长久以来,铸就了秦人不移的勇武精神,也为秦国将来的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无比的基础。我见李先生相貌不凡,定是看清楚这天下的大势,才会猜先生是要入秦的。”

        我一口气把这番话讲完,这本是原书中李斯对各国的看法,现在被我拿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产生的震撼效果可想而知,令两人瞠目结舌的呆在当场,等李斯咀嚼完我的话意,拍案而起道:“精彩!真是精彩!项公子寥寥几句话,就道尽了天下大势,在下佩服之至,更难得的是,项公子竟这样的坚信,秦国能在未来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听君一席话,真是痛快啊,哈哈。”

        李斯大笑两声,意犹未尽的继续道:“在下也只是在一年多前的一个黄昏,在魏楚交界处的一口枯井中,由枯井中一群恶斗的青蛙身上,恍然领悟到,东方的六国,就象那群井底之蛙,受井之限,自相残杀,最终结果尽皆败死,在下这才生出到秦国碰碰运气的想法,当时在下就把秦国看作是只井外观战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999wx.com/Book/1212300.s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