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寻秦记之龙腾大秦

第四十二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在我的要求下,郭纵让他的大儿子郭求,带我到他们郭家冶铁和铸造区,也就是郭府的后山,在郭求的引领下,踏着平整的石板路,一路上车载人流不断,我们不断碰上满载着成品的马车,和我们擦肩而过。

        早在春秋晚期中国已发明了铸铁(即生铁)冶炼技术,这个发明比欧洲早一千九百年,更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又发明了铸铁柔化技术,能够制造可锻铸铁(即韧性铸铁)的工具,这个发明又比欧洲要早二千多年。中国整个冶铁技术发展历史,可分为前后有两个阶段,早期用“低温固体还原法”(也称为“块炼法”),因为炼炉小,温度低,只能炼出海绵状的小铁块。由于产量少,加工锻炼费时费力,后来经过技术革新,炼炉扩大,炉温提高,发明了冶炼铸铁技术,铁的产量增多。

        还没到达就听到那副有节奏的铁锤敲击声,远远的就看到,黑沉沉的烟气压在上空,浅丘上排排冶铁炉吞吐着红色火焰,炉前有数不清的工匠在紧张的忙碌着,装碳、鼓风、锻冶,嘈杂的人声、铿锵有力的金属碰击声响成一片。

        更有工匠从喷薄的炉火中钳出一块块烧的红通通的毛铁置于铁砧上,把工匠的身上都染上了一层红色,边用铁锤敲打,边将毛铁不停的翻转,铁锤翻飞,火花四溅,待铁冷凝,又放回炉火中煅烧,如此反复锤练。

        郭求给我找来了十几位匠师,都是郭家匠师中的顶尖人物,有的在郭家的辈份,比郭纵还高两辈,他们都是郭氏族人,是郭氏真正的宝贵财富。

        我把我的一些想法讲给他们听,虽然他们都干了大半辈子的打铁生活,但对我的想法和做法,还是大摇其头,我只好详加解释,但收效不大,最后我只好让他们闷头干,也不必搞懂了,他们做不了的,就有我来完成。

        就这样我和他们同吃同住,不分黑夜白天的干,转眼间大半个月过去了,被我命名为“铁甲房车”的马车,啊不,由于技术不够,造出的铁板有点厚,直接导至了马车重量的增加,真的要用牛来拉了,所以应叫牛车了,呵呵,已造好了十七辆,加宽加厚的马刀已造了近五千把,我本想按马刀的样式造的,但刀身太细长,容易折断,再想到现在是战国时代,打仗都穿着盔甲,那样的马刀也太轻了,很可能连铁甲都砍不破,就自己先断了,所以还是造了厚背大刀。

        我还抽空打制了两把“方天画戟”,一重一轻,戟刃是我在空间袋里找了块钢母打制的,看上去白光耀眼,寒光闪烁,锋利无比,戟杆是被我用能量改造铁棍而成的,然后用能量把戟刃和戟杆连接起来,轻的那把为了减轻重量,戟杆是中空的,戟刃也做了镂空处理,煞是好看。

        我在一次闲逛中,见到了郭家造的四连射弩机,受此启发,就照手枪的外型,试验了多次,终于让我造出一种手枪样式的弩机,我叫它“弩枪”,正好送给众女用,它的弩箭被我做成子弹那样,也用箭夹装着,一夹十支,也就是一次可连射十支,射完更换箭夹就行了。

        这天我正在赶制“弩枪”,因为这东西,他们帮不上忙,只好由我自己来,由于数量还不够,只好赶工了,谁让咱老婆多呢,当然还要为后来的夫人们准备下,不然我到时还要再干一次打铁的,这次一并造好就是了,而且备份还要只能多,不能少了。

        突然有人对说,外面有人找我,看来是有事发生了,忙跑过去,老远一看,原来是春盈和夏盈还有小昭来找我,由郭府的侍女陪着,在那里等我,但我走近了,她们竟没看到我,还在一脸焦急的翘首以盼,根本就没人注意到我,奇怪了,她们半个多月不见我,就不认的我了,我低头一看,才明白过来,原来我的白色武士服,已经变成了黑的,我的脸上肯定也好不到那里去,现在看上去,我还真象一个匠师,呵呵,这就难怪她们会见面不认的我了。

        我低头走到她们身边,正好夏盈等的有点不耐烦的道:“春姐姐,去传话的人都去了这么长时间了,可公子怎么还不出来,要不我们自己去找好了。”

        春盈收回向远处张望的目光,对夏盈道:“夏妹,不要着急,我想公子也快出来了,不然就是他还有事没做完,我们再耐心等等。”

        一边的小昭也道:“春姐讲的很对,进去我们也不熟,还不如在这里等呢,要是我们进去了,可公子却出来了,那岂不是更耽误事,我们还是再等等吧。”

        夏盈低声嘟囔着:“既然你们都这样讲,那我们就等吧。”

        春盈和小昭不禁相视一笑,便又紧盯着我来的方向看,我对三女道:“三位小姐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999wx.com/Book/1212266.s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