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温淑妃的长乐宫
“诚儿,你是说,五年前救过锦世子的那个妇人很有可能是父亲的女儿,本宫的姐姐……”一位宫装妇人,正是温太傅的二女儿,是当年皇帝还是五皇子时就进府的,后来五皇子登基,被册封为温芳仪,后来又升为淑妃。淑妃,比楚氏小两岁,当年16岁入五皇子府为美人,深受还是五皇子的皇帝宠爱,次年便生下一子,是为第八子,所以八皇子上官城比大姐轻雪还要大一岁,而后两年后先帝过世,五皇子登基,五皇子府的温美人被封为三品芳仪,之后又升为四妃之中排第三的淑妃。
现在的皇帝,如今四十岁,登基时已经是二十七岁,已有八位公子五位郡主(皇子的孩子称为公子郡主),当时最大的孩子,即皇后嫡出的大皇子都已经8岁了。而新皇登基五年,正遇边疆蛮族作乱,因而皇帝协同13岁的太子(大皇子)御驾亲征,大皇子死于战场之上,皇帝受伤,但好在边疆蛮族的叛乱得以平定,而正因为这次受伤,伤及皇帝龙体,使得皇帝如今才四十岁就满头白发,如同垂暮老头。而如今皇帝有七子九女(四皇子早夭),是皇帝御驾亲征之前妃嫔所生,自御驾亲征后,后宫再无所出,宫闱秘闻皇帝御驾亲征受伤伤及生育能力······
此刻,八皇子上官城从云王府回到皇宫,将此事告诉自己的母妃。而温淑妃这些年虽然不如早年在皇子府受宠,但好在皇帝陛下一个月总有那么两三次留宿于长乐宫中。而自从皇帝受伤后,甚少入后宫,一个月也就是去去那些从皇子府进宫的老人那里,就连皇后一个月也就三四次,后宫之中近十年未再添新人······外界虽有传闻,皇帝受伤失去生育能力,但是皇帝尚存的有七子八女(八公主早夭),那些蠢蠢欲动的王爷们也没有办法。
“是的,母妃,当时三皇兄,七皇兄,然表弟,言表弟,初表弟,还有锦世子都在场······”八皇子上官城,将今日聚会在云王府各家公子依次罗列出来。
《七皇子上官浩,德妃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四皇子早夭,德妃又是生六公主是难产而死,因而七皇子和六公主均有皇后照养。然表弟即威远候世子孙昊然14岁,其母是温淑妃同父异母的大姐,嫁于威远候;言表弟即温如言13岁,温太傅第四个孩子温二老爷的第一个孩子嫡出;初表弟即温如初12岁,温大老爷的第二个孩子,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均是嫡出。》
而到温如言他们这一辈,是温太傅当家主,因而温太傅这一支便有了温家子孙不得纳妾,一生一世一双人的规定,因而如今温太傅的四个儿子都只有正妻,连通房丫鬟都没有一个。温太傅本欲在温家族规里加一条温家子孙不得纳妾,不得停妻再娶,但由于族中长老们的反对,温太傅虽然贵为天子帝师,也奈何不得,因而只得退而求其次,要求自己的儿子们不得纳妾。因为温太傅的不准儿孙纳妾,使得温家后院平静了很多,子嗣也还算兴旺,也没有妻妾争宠毒害妾室庶子之事,如今帝都流行一句话,宁做温家媳,不做皇家妾。温大老爷膝下有三子两女,温二老爷有两子一女,温三老爷有一子一女,四老爷有两个女儿。
而对于“宁做温家媳,不做皇家妾”,皇帝心中多少有些猜忌,但温太傅是皇帝的老师,而温太傅事先便将后代儿孙不得纳妾之事告诉了皇帝,并且对皇帝说明“宁做温家媳,不做皇家妾”不过是父母对女儿的疼爱,以及女子对自己未来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向往。而温家择媳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人品性格一定要好,其次还要是真心喜欢对方,并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温家择媳没有门第之见,不看出身,只看品行,如果品行不好,出身再高也别想进温家门,温家如今的四位儿媳,大儿媳陶氏出自大理寺卿府,二儿媳只是一个小小的农家女,三儿媳是皇室公主,四儿媳只是府中管家的女儿,然则就是这样四位出生身份完全不一样的媳妇,却能妯娌和睦,相亲相爱共同管理温家后院,由此可见,温家的四位儿媳都是品行上乘之人。
···········································································
柳家,东厢房
“三妹,你去找五叔,让五叔带你去镇上请大夫,顺便去三婶家里,拜托三婶和念雪妹妹过来帮忙照顾五弟和六妹,二妹你去门口守着,不要让什么阿猫阿狗(这里的阿猫阿狗是指周氏和大房四房六房的人)随便进来·······”大姐轻雪意味深长的看了父亲柳毅一眼,见父亲柳毅只是抱着娘亲,却什么都不做,只知道呆呆的守着娘亲。知道此时不是伤痛的时候,当务之急是要立马去请大夫,在大夫来之前稳住娘亲的情况,因此大姐轻雪直接越过了父亲,对着妹妹们分工安排着,此刻的轻雪充分体现了自己作为大姐的沉着稳定,事事安排的井然有序。
“大姐,我们这就去·······”对于大姐轻雪的安排,落雪和晨雪两人立马便反应过来,抛掉悲伤,两人立马向屋外跑去,去做自家大姐安排的事情。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408097_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