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春全文阅读

第二十一章 寿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周邛之所以会有那么几句叮嘱,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按照他的话来说,当今朝中太子暗弱,虽然玄宗陛下对于自己的兄弟和诸皇子们向来就控制得极严,所以还不至于出现诸皇子争储的乱局,但是太子的暗弱与武惠妃在宫中向来的强势,却是连玄宗陛下都无法控制的。

    更何况玄宗皇帝喜爱惠妃和寿王这母子俩,也是朝野上下皆知的,寿王殿下又是温文尔雅,一派温和的大家气度,朝中倒也有不少大臣对他很是看好。

    所以,虽然表面上玄宗陛下把朝野上下压月臣得口声旨无,看上去朝堂稳定的很,但其实有识者都知道,太子之位保不倮得住还真是不好说得紧。

    甚至于,当时周iB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把他到蜀州来赴任之前自己的岳父九龄公的一句私语说了出来,按照九龄公看来,尽管朝中无数大臣包括他自己在内部是力争要扶保太子李鸿的,但是看李鸿素日的做派,以及玄宗陛下对他的态度,只怕他这个太子之位,已经是没有多长时间可坐了。

    但是即便太子丢掉了储君之位,就一定会落到寿王头上吗?

    也还不一定。

    要知道,今上可是从当年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中厮杀出来的,普天之下,怕是没有人比他更懂得掌控这些事情。再加上他对武惠妃出身武氏的忌惮,所以温文尔雅并无王霸之相的寿王李清能不能坐上储君之位,又是一个迷。

    而且说实话,在这种废立的大事上,玄宗陛下向来是很有主意,乾纲独断的很,别管他平日怎么虚心纳谏,在这种事情却是谁的话都听不进去的。

    否则他就不是玄宗大帝了。

    储君的废立,出乎他一心之变,一家之言,而身为臣子的,若是胆大妄为eJ穷究其心,或许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对他来说,储君的废立不只是要为了大唐的千秋万代考虑,首先要考虑的第一点,却是要保证这个太子不至于威胁到他的地位。

    所以,即便太子李鸿下去了,谁会上去?

    不好说的很。

    为人臣者计,自然是不好掺和在这等皇家内务事里的,因为若是你蒙对了还倒好,若是蒙不对,那可就是把自己的前程都砸到里头了。

    因此,周邛非常郑重的提醒的两种人里头,排名第一的,就是朝中的皇子们。

    对于他们,普通的交往不是不可以有,但千万要掌握分寸,不可惹怒了,亦不可走得太近,免得将来脱不开身。

    至于这第二种,既不能惹也不能得罪的,则是公主。

    众所周知,自从太宗朝以来,一直到高宗、中宗、睿宗等等诸朝,大唐的公主们实在是不安分的紧。

    先太宗皇帝第十七女,高阳公主,下嫁的是当时名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房遗爱到最后甚至官居太府卿、散骑常侍,又封右卫将军,其恩宠之隆可想而知,但是后来,他们夫妻两个却是因为谋反被高宗皇帝捕杀,他们的几个孩子也都被流放至岭表。

    而且与他们一起参与谋反的,还有先高祖的第十五女丹阳公主,她的丈夫乃是薛万彻,以及太宗BJ第七女巴陵公主.她的丈夫更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霍国公柴绍的儿子柴令武。最后的结局,是他们统统被处死。

    至于高宗的女儿之中,太平公主就不必说了,她曾经权势煊赫几十年,光是参与的宫廷政变就有不下十几次,先后把自己的哥哥中宗和睿宗扶上了皇位,只是在最后,在人生的晚年里才败在了玄宗陛下手中而已。

    至于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那就更是了不得,先是要求老爹把自己立为皇太女,也即女储君,后来更是联合母亲韦皇后一起向中宗皇帝进献了毒饼,亲手毒死了自己的老爹。

    并且她随后还和韦皇后一起发动宫廷政变,挟持当时的相王后来的睿宗皇帝李旦和太平公主,企图立韦后为女皇,自己为皇太女。

    不料在这场宫廷政变中,最终还是当时身为临淄王的当今玄宗陛下李隆基技高一筹,最终杀死了韦后及其党羽,并且立自己的老爹相王李旦为帝,而安乐公主也是最终死在了这场政治漩涡之中。

    要知道,玄宗皇帝可是自小就在这种政治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光是他亲眼目睹过其跋扈嚣张的女子,就先后包括则天皇帝、韦皇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所以,他可是不单对自己的兄弟和儿子们盯得紧,对皇后这个位子盯得紧,对于自己的女儿们,也是素来看管极严。可以说,正是从他继位开始,皇后、公主们频繁参政的大唐政治惯例才被改变了。

    而且,正所谓不过正则无以矫妄,到了他这里,公主们别说干政了,就连封户都只有五百户,说实话,公主们的日子都不怎么敢奢侈:比之以前诸朝的公主们,当今这些公主们的日子甚至过的都有些穷巴巴的。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www.ybdu.com/xiaoshuo/10/10498/2137695.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