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极殿内,崇祯召集内阁会议,出席的人有内阁首辅陈演、魏藻德等人,司礼监太监曹化淳、王承恩,还增补了新任兵部尚书陈新甲。
崇祯道:“诸位卿家,洪承畴大军抵达辽东快一年了,他与皇太极之间还没有开战,你们怎么看?”
满头白发的当朝太师、内阁首辅陈演说道:“依老臣之见,洪大人按兵不前,自有他的道理,他现在按兵不动,是想以逸待劳,待到天气转冷,皇太极军中粮草欠缺,军心大乱,自当一举击之。”
崇祯道:“魏藻德,你怎么看?”
魏藻德道:“臣也以为洪大人是在等一个时机,以逸待劳,一举攻之吧。”
陈新甲听了这两人的话,面上有不屑之色,崇祯看见了,问:“陈新甲你又怎么看?”
“臣倒以为,洪大人这么做,似乎还有深意。”陈新甲故弄玄虚地说道。崇祯果然好奇地问:“有什么深意?”
陈新甲道:“拖得时间越长,军费增加得越多,洪大人按兵不动,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增加饷银,这二嘛,呵呵,我看,满洲军队顽勇,洪大人也有保存实力之嫌。皇上您派他过去就是打仗的,仗要是打不起来,那就丧失我们的初衷了。”
崇祯半信半疑,陷入思索之中。陈新甲又道:“臣倒以为,现在我大明江山,积疾甚多,粮草给养,一半要分给陕西剿匪,一半又要接济辽东,战事拖得越长,我们的供应就越困难。夫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洪大人拖着不打,我怕冬天一到,军心疲倦,粮草再接济不上,军心就散了。为我大明长治久安着想,我看理应督促洪大人,集结全部兵力,与皇太极决一死战,即使不能重创对方,也能令他们损兵折将,到时,我们再集结全国兵力,乘胜追击。皇太极哪能禁得起这两次打击,这样的话,我们才有可乘之机,腾出手来,再集中精力剿陕西的顽匪,否则我们首鼠两端,必然顾此失彼。”
崇祯道:“依你之见,我们就要集中精力,一举攻之,才能缓解全国压力?”
“不错,两边都拖着,不如集中精力先破一边,才能占尽先机。臣还有一建议,臣建议现在就派一名特使到洪大人军中,传达圣意,监督战事,体验军情,上行下效。”
“派一人到军中去?”崇祯迟疑了一下,道,“朕已经全权放手让洪承畴处理辽东事务,再派一人,是否妥当?”
“圣上,您难道忘了祖大寿之变吗?”陈新甲意味深长地说道,“辽东一带,可是大帅们说一不二的地方,古人常说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崇祯恍然大悟:“你说得对,你这一提醒我倒想起来了,辽东是得有人节制,要不迟早还会出一个祖大寿。你的这个建议朕准了,即日派监军去军中,至于何时开战,容朕再想想。”
陈新甲阴阴一笑道:“皇上,冬天马上要到了,光是大军的棉衣,一下子就要做出十几万套来,陕西大旱,今年产粮之地统统歉收,国计民生,容不得少数人拥兵自重,以逸待劳,休养生息啊!皇上请三思。”
崇祯眉头紧皱,没有说话。
三天后,宫中传来消息:崇祯下旨,加封洪承畴太子少保之职,即日起兵,与皇太极展开决战,一月之内,完成战事。另派陈新甲门生张若麒前往监军,负责督战。
与此同时,范文程在京城中的密探几乎在同时将消息传送过来,皇太极当即命令,调全国兵力及火炮,云集松山。
张若麒得到命令后马上出发,两日后到抵洪承畴营中,送来崇祯手谕,圣旨上说要他“克期进兵”,不得迟缓。
洪承畴接到了崇祯的圣旨,知道已经不能挽回局势,当即召集八大总兵召开军事会议,商定,一月后集结粮草与皇太极开战。
但是,这次军事会议参加的人除了八大总兵外,还有张若麒,当他听到洪承畴要一月后开战之时,马上站起来说:
“洪大人,兵贵神速,我听说皇太极已经抽集全部兵力赶往松山,我们若慢了一步,恐怕会被他占据有利地形,圣上要你克期进兵,一月时限,依卑职看,未免有些太长了。”
洪承畴看着他,正要说什么。张若麒半带劝解半带忠告地说道:“大人,卑职这次来时,圣上特意嘱咐过,仗是非打不可的,要是拖到了今年冬天,还打不完这一仗,圣上可是要兴师问罪的。”
洪承畴双眉一立,就要斥责他,但转念一想,又换上了一副笑脸,道:“监军大人说得有理,容我想一想再做决策。”
但是他其实没有想的时间了,两天后,宫中又来了旨意,要他即日出兵,不得再拖。
崇祯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下令,挥师前进至松山与杏山之间,督师援助锦州,两天后,在监军张若麒的催促下,他做出了下令进兵的决定,除唐通留守外,其余七镇总兵各率本部兵力集结于松山城附近,粮草囤积于杏山、塔山之间,他自己亲率六万大军抵达松山。这时清军已经抢先一步到达在松山之间的义州,屯兵于此。豪格部则先率一部,到达松山之外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