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1625全文阅读

第九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侃而谈:“我观李自成此人,有武勇,有谋略,却不够仁善,能夺天下,却未必能坐天下。”

    金殿上,皇太极病泱泱地躺在龙椅上,无力说话,摄政王多尔衮问道:“范卿,你的意思是?”

    范文程笑道:“李自成肆意刑讯拷问明朝大臣、强行向在京官僚商人追赃、贪图子女玉帛、纵兵烧杀抢掠……此乃失了民心。又袭杀罗汝才、张献忠,裹胁他们的几十万军队归于自己军中,是为失了军心。他既失民心、又失军心,此时正好一战破之,则大明天下,尽入我满清的囊中。”

    多尔衮一听此话,颇为意动。

    范文程见多尔衮意动,又道:“我国上下同心,兵甲选练,声罪以临之,衅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义动,何功不成?”

    顿了顿,范文程接着道:“只要我们一改以往屠杀掠夺的策略,而以协助明廷剿匪的名义出兵,打败李自成之后乘势夺取北京城,然后徐图江南,则大事定矣。”

    多尔衮早有吞并中原的野心,此时被范文程鼓动,心念大动,他大声令道:“传我命令,全国总动员,所有能调动的兵马全部调动,咱们入关去”

    多尔衮一声令下,整个清国都震动了起来,早已磨刀霍霍的清军立即开始集结。

    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兵很快就集结完成。每旗约7500人,八旗一共就是六万多人。

    又有蒙古兵左右营为左右翼兵、朝鲜兵、以及随征子弟,奴仆,孔有德的天佑兵、尚可喜的天助兵……

    摄政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率师经略中原全军始至合十四万骑

    此时的多尔衮并没有打算从山海关入主中原,因为山海关的吴三桂实在是个狠角色。多尔衮命令全军绕过山海关,从西协和中协(即今北京市北面及其附近的长城)入关,从北面攻向北京城。

    “爹,我向李自成发出信使投降,没想到李自成杀了我的信使,并且二话不说,开始整军,看样子非要杀了我才肯善罢干休……”吴三桂站在吴襄的面前,不无郁闷地道:“爹,现在孩儿该怎么办?”

    吴襄沉吟了良久,叹道:“不如……向天津的阎王求助?”

    吴三桂沉呤半天,才道:“这是父亲大人的命令?还是……只是商量?”

    吴襄摇了摇头道:“值此关键时刻,一个选择也许就是千万条人命,为父不能独断。你且说说你的想法”

    吴三桂思虑再三,叹道:“阎王军的基业全在四川,这东北之地哪有他插手的余地,若是咱们向阎王求助,难道他就能西抗李自成,东挡满清八旗?终究会被两股巨力围困在中间,左右受敌,死无葬身之地。孩儿想……不如开关向满清投降,以敌李自成。”

    吴襄脸上变色,惊道:“如此岂非变成汉奸?”他正欲劝说,突然想起,阎王曾对他说过,吴三桂若写信向清兵投降,清兵会拒绝他一次。

    他忍不住心中一动,想道,不知道阎王说的是不是真的,要不我就让儿子试一试,反正试一下也没什么坏处。

    吴襄一把抓住吴三桂的手,急道:“我儿,为父不欲你做汉奸。你需依为父一句话,为父就许你写出这封投降信。”

    吴三桂正色道:“父亲大人请讲。”

    “若是你这封信被拒绝,咱们就去向阎王大人求援。”吴襄认真地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能不做汉奸,尽量不要做。”

    吴三桂应命,遂写了一封“乞师信”,信中向满清投降,并且乞求满清派兵入关“灭贼”,并扬言愿打开山海关,恭迎清兵入关。

    信使带着这封信向盛京而去,然而还没到盛京,只到了翁后(今辽宁阜新)就碰上了满清的大军,只见十四万骑兵威风凛凛,旌旗连天,铺天盖地。信使不敢怠慢,赶紧将信件送入了多尔衮的中军帐中。

    果然如历史记载的一模一样,多尔衮看了信,心念一转,想道:“此时受降,恐吴三桂还有异心。我不如假装不受他的降,让他和李自成打得精疲力竭之时再接受他,一来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二来可以使吴三桂更死心塌地为我所用。”

    多尔衮想到这里,大手一挥,命令手下将信使赶出营去,乞师信也被多尔衮撕成粉末,他向信使笑道:“你家大帅假意投降,我不能受。若他真有意投降,就让他来我军中,剃发称臣,否则我就不能要他。”

    信使被多尔衮羞辱了一番,只好将实情回报吴三桂。

    山海关吴三桂府里,得到回报的吴三桂陷入了深思之中。

    此时李自成不受他降,满清也不受他降,这让人情何以堪?难道真的投靠阎王军?

    “父亲大人,我派出的探子从天津回来了,阎王军确实有一部赶到了天津城。但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www.ybdu.com/xiaoshuo/10/10895/2309618.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