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原来好玩的人还是挺多的,”看着一路飘红的销售成绩,尤其是加印的两万册很快也在市场上被消化,萧永由衷感叹。《日志》的定价并不低,由于运营团队强悍,相应的薪资开销也就高,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加上一流的版式设计和图片,精美的印刷,精挑细选的纸张,成本高昂。发行到五万册,《日志》基本能将人员开支、办公成本、印刷成本等摊掉。但也仅仅是这一期而已,前期的筹备费用,还有这一期制作所涉及到的那些形态各异的算盘的制作费用,还是得从广告收入里扣除,试刊第一期算到最后,毛利还不到三万块。
不过,这些似乎都不是问题。这制作得莫名其妙,完全不符合任何传统杂志概念的试刊能够取得的成绩,已经让各路广告主和代理商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日志》汇总的一部分读者信息表明,《日志》的读者群非常高端。一般的杂志,定位于信息传播,将有用的信息传达给读者,但《日志》不同,它同样传达大量的信息,只是,这些信息并不太有用,但非常有趣。它传达的并不简简单单是信息,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旨趣。这让读者更容易被打动,因为杂志传达的东西直接而深邃,却又以最让人无从防备的方式而来。但萧永还是在这样的销售成绩之后看到了一丝隐忧。其实,这期杂志也算是全体制作人员的炫技。大家都喜欢这个,尤其是现在的制作团队强大得不像话,做一本传统的杂志让大家实在提不起精神来。而这种炫技,则让大家兴致十足。但是,这么做太冒险了。一旦某一期杂志的制作有偏差。读者也很容易失望。另外,这样的杂志,读者会不断有越来越奇怪地期待,而满足这样的期待,会越来越难,直到将整个团队的想象力摧垮。一本杂志。面对这样的风险不太值得。
大家仔细讨论了之后,决定采用相对稳妥的策略,将一本杂志分成两卷。如同现在许许多多杂志采用的分叠形式一样。一半内容是常规栏目,而另一半,则是每次制作地专题。《日志》的专题量会很大,大到足以填满这么一本别册的程度。
萧永拍板同意了下来,即使这意味着成本上升,要挣到钱,足够多地钱。必须得有更大的发行量,需要更好的广告收入。大家略作规划,马上第二期杂志的各个栏目和选题就冒出来了。大概,这也得益于采编团队里大家平时一直在构想却从未能呈现出来的东西太多了,随便挑点出来,就够填满整个杂志了。
和编辑团队分配好工作,萧永又闲了下来,他需要和楚弘搭档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栏目,除此之外,他没什么工作了。塔南运营拼贴网站干得很好。距离杨巷需要摄影师撑场面还有好几个月,摄影工作室那里他不能随便出手拍摄,也是为了维持工作室的身价,现在朱漪泓聂信他们干得很好,没什么大项目就用不着他出手帮忙,模特公司那边,他已经牵线搭桥,将彭千齐和其他一些关系都联络妥当了,似乎唯一能忙碌一下地。也就是他自己的事情。比如他的那个公寓。
安娜已经离开很久了,萧永却还是没有搬进去。安娜很不见外地将不少私人物品随便扔在了公寓里,而在安娜的联络下,那些朋友们寄来的各种各样的礼品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箱子,塞满了整个客厅。在那几天里,联邦快递和UPS的业务员每天都来。搞得小区物业满头雾水。甚至怀疑萧永是在用快递公司帮忙搬家。
在忽然闲下来的时候,萧永却想去已经好多天没去的公寓了。只是。让萧永没想到地是,当他在小区的水景边上的长椅上坐着,嚼着从附近的快餐店里买来的味道还凑合的三明治的时候,韩惟君出现了。
“萧永,你今天怎么回来了?”韩惟君好奇地问。而在她身边,盛夏似乎对萧永表示出更大更急切的好感。
“想不出有什么事情做。”萧永叹道。他看着天边的光线,他们整个编辑部在一片忙乱中度过了圣诞,而现在,新年就要来了。现在这时候,天黑得很早,才5点过几分,天空就变得很暗了。他们所在地地方还算是市中心,周围都是高楼大厦,将天空那好看的橙色切分得支离破碎。他感慨着,顺手拍了拍身边空着的地方,这明显是个邀请。
盛夏噌地跳了上来,开心地说:“萧大哥,好多天不来啦。老妈不让我下课了去找你玩。”
韩惟君在盛夏身边坐下,这三个人这么一坐,倒是很有些家庭的气氛。萧永冲着韩惟君说:“没事的,以后让盛夏来找我吧,反正我们那里不怎么忙。至少我是不怎么忙的。”
韩惟君笑着问道:“你是摄影师嘛,那些最关键地时间在就好了。你希望自己很忙?那么舒服地生活,我想过还做不到呢。公司里一堆堆的事情呢。要早回来给小夏做饭,就得拼命啦。哦,对了,也别在这里就着西北风吃三明治了,到我家去吃饭吧。反正,我和小夏也吃不完那么多。”
萧永自己都被自己不假思索地答应惊到了。难道自己跑来这个小区,就是为了这一刻?为了这种偶然的不可控的邂逅?萧永觉得,再这样想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